西安发布讯“如果可以,要成为杰出的人,要寻求机会,不求安稳。要做有意义的冒险。可能会失败,但要渴望成功。去创造、去思考。要挑战的人生,不要万无一失的活着。宁要心满意足的颤抖,不要萎靡虚空的平静。挺胸直立,骄傲、且无所畏惧。”没有悲伤和胆怯,这是一位从医多年的老院长留给儿子最后的话语。7月30日,在西安交大医学部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郭克林老院长遗体告别仪式上,这段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无怨无悔服务基层23年
郭克林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张凹村人,年3月出生,兄弟6人。他在家中排行第二,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家人的支持和自身不懈下,在年考入了苏州医学院。年学业后,郭克林便响应国家号召前往甘肃,在张掖、武威等艰苦地区坚持工作了23年,先后担任了外科医师、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医院院长等职。年,郭克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把自己的青春热血、辛勤汗水融入了这片*土地。年回到陕西,献身医疗事业多年后,他又以“大体老师”的身份重回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年,郭克林被查出肝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随后又被确诊亚急性特发性肺纤维化。虽然积极配合治疗,但7月27日早上还是因为呼吸衰竭最终不幸离世,享年76岁。
终身为医学科研事业发展发挥光和热
“早在年轻时,父亲就曾表示过要在过逝后捐献遗体和眼角膜,在年查出患病后,父亲和家人商议,如果生命无法挽救,便将遗体捐给西安交大医学部用于医学研究,捐献眼角膜挽救失去光明的人。”郭克林的儿子郭笑楠说。
病情确诊后的第一个月,通过西安市红十字会,郭克林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并与西安交大医学部签订《遗体捐赠志愿书》,志愿书上他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员,感谢祖国和*的培养。从医半生,深切的明白‘大体老师’对于医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稀缺性。医学的发展需要科研载体,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躯体为医学再做最后的一点贡献。”
7月30日上午,郭克林同志遗体捐赠仪式在西安交大医学院遗体捐赠中心举行。仪式由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主任徐自力主持,医院红十字眼角膜捐献工作站陈渝元主任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代表60余人参加了缅怀活动。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据悉,郭克林同志的遗体将被用于医学研究,捐献的眼角膜已经通过医院红十字眼角膜捐献工作站使两名角膜溃疡患者重见光明。“父亲的眼睛能再次看到这个世界,我们都很欣慰。能发挥余热再次帮助到他人,这是父亲最后的心愿。”郭克林的儿女们说。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江黎图/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