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方序朱俊俊记者张冰清
在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器官捐献,是最伟大的馈赠,是爱与希望的延续:你我素昧平生,却能紧密联结在一起。
器官移植被誉为临床医学的“宝塔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也是目前拯救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国,公众器官捐献意愿和理念认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器官捐献率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器官捐献数量和捐献率虽较前增长,但与全球其它国家一样仍面临供体短缺问题,无法满足国内患者的巨大需求。
浙大二院*委书记王建安表示:“医院作为全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先行者,一直以来致力于提升各大器官移植水平,尽全力给器官衰竭的绝望濒死者第二次生命。”
“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浙大二院
将爱的故事延续
8月16日,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联合*支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国家肺脏移植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办,浙大二院承办的“生命接力先锋队”走进“医院”联学联建暨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开幕,意在积极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高质量发展。
器官移植技术是现代医学最成功的进展之一,对终末期患者而言,器官移植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因此,“器官捐献被唤作‘生命的接力’,不仅是对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
浙大二院*委书记王建安介绍,浙大二院建院年来,始终秉承“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着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进行持续探索与攻关,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第一例同体异位断肢移植术、第一例whipple手术、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第一例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等等。
近些年来,重点在介入与移植两大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尤其是器官移植领域,先后引进了肺移植、肾脏移植、甚至脸部移植等全国顶尖人才,在重症医学多学科团队的支持下,儿童肝脏移植技术、多器官联合移植技术、围移植期生命支持技术等都在全球并跑、全国领跑的地位,手术成功率、新技术新项目都处于领先地位。
浙大二院器官移植中心自年开展中国首批、省内首例肝移植术来,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已成熟开展心脏、肝脏、肾脏、肺脏、角膜移植等大器官移植,是国内开展大器官移植学科门类较齐全的医学中心之一。
而在大器官移植的数量和难度上屡创新高的同时,生存率对标国际一流,形成了一批如“全国首例肝肺联合移植术”、“小儿肝移植术后生存率达国际一流水平”等有浙二标识的高水平原创成果,再上新台阶。
这几年儿童节前夕,都会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们相聚在浙大二院——这些都是在王伟林教授团队肝移植中心经历肝移植术后的孩子。
几个月前的他们,瘦小而孱弱,生命危在旦夕。如今,他们个个看起来和普通小朋友并无两样,今后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在四处求医过程中,不少家庭曾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肝移植团队充分了解患儿家庭困难后成立了相关基金会,医院接受肝移植的儿童,费用除去医保报销部分,需自付的皆由慈善基金支付,切实解决了患儿家庭的担忧和难题。
儿童肝脏移植中心术后生存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团队将临床经验凝练成浙二之声,制定了国际上首个肝移植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专家共识,极大提高肝移植患者预后,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浙大二院移植中心年开展儿童肝移植数量全国第四;开展肺移植手术量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并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急诊肺移植中心;心脏移植数量全国领先、省内第一。
敢为人先
在大器官移植领域创下多个“首例”
“王院长你好,我是肝肺联合移植的周斌,感谢您的救命之恩。”6月22日,这条简单的弹幕,将正在做科普直播的王伟林教授思绪拉回一年前。
年2月,周斌被救护车送入浙大二院,当时的他呼吸衰竭伴有严重的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濒临死亡,在ICU依靠ECMO和高流量吸氧维持生命。
在等到肝源和肺源后,王伟林教授团队与陈静瑜教授团队为周斌施行了国内首例肝脏、双肺同期联合抢救性移植手术,术后26天,患者康复出院,现患者身体良好。
这次多学科协同作战进行多器官联合移植,在器官移植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移植中心联合重症医学、麻醉手术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康复、护理等众优势学科,在面对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领域,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
浙大二院器官移植团队不断开拓创新,在肝、肾、肺等大器官移植领域创下多个“首例”:
肝脏移植团队完成浙江省首例减体积儿童活体肝移植,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治疗氨基酸代谢障碍,首例成人供肝两小儿受体劈离式肝移植。
肺脏移植团队完成全球首例病*感染导致肺纤维化长程ECMO辅助后过度双肺移植、全球首例劈离式异位双肺叶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均长期存活;全国首例二次胃折叠手术联合肺移植;实现“搭桥换肺”,成就了全国范围内成活年龄最大的肺移植联合冠脉搭桥患者;完成浙江省首例儿童肺移植,成为全国最大的儿童肺移植中心之一。
肾脏移植团队完成浙江省第一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肾肾移植,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可以独立开展达芬奇机医院。
心脏移植中心拥有目前国内最长时间术前ECMO支持(45天),二次进行心脏移植多例,其中一例为心肾联合移植术后20年,移植物失功后二次心脏移植。
不断探索
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手术顺利完成,只是移植成功的第一步,患者接下来还要面临抗排异、抗感染、术后康复等难关。而渡过这些难关,则需要患者、手术医生、ICU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浙大二院综合ICU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器官移植的围手术管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每一环严格把关,组建ECMO支持管理小组、危重患者转运团队、多学科术前评估专家组、术后患者管理小组等团队,创造了高海拔、超长途ECMO危重患者的成功转运;世界首例新冠肺移植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肝肺联合移植的术后快速康复等一个又一个临床奇迹。
浙大二院人体器官协调员团队和颅脑损伤评估专家团队,长时间奔赴在路上,协调工作细致入微,肩负着捐献者亲属的重托和移植受者的期望,在两难境地,要做一名“有温度的权威医生”。
温暖故事时时都在上演:器官捐献协调员参加捐献者女儿的婚礼,将受捐者的感谢和祝福带给女儿;ICU的医生给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弹奏琵琶曲鼓励,患者成功坚持等到手术成功。
正是因为在一线战斗的他们,才推动了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顺利进行,让无数患者迎来生的希望。
作为医疗服务的“国家队”、医疗改革的“排头兵”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生力*”,浙大二院将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开启高质量发展建设医院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