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多喝水”从一种关心变成了一个全民梗。
感冒时,医生会说:吃药后要多喝水;嗓子不舒服,朋友和同事会提醒说:要多喝水;女性特殊时期,男友关心说,多喝水。
这主要是因为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还有调节的体温,参与体内一切物质的新陈代谢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大家认为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物质,其实,事实并非是大家认为的那样。
近日,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女子为做B超喝水憋尿,一次性饮用ML的水后出现恶心呕吐,手脚抽筋等症状,就诊后发现为“水中*”,抢救4小时才脱离危险。
世卫组织曾声明,“每天饮用超过4L水可能会‘水中*’,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什么是水中*?
“水中*”是指机体水的摄入量超过了排水量,以致于水分滞留在体内,打破了水电解质平衡,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头晕眼花、呕吐、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痉挛、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水中*”,最关键一点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摄入过量的水才会导致”水中*“,如果大家喝了4L水,是在24小时之内慢慢摄入的,对我们健康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进入秋季后,秋燥的困扰随之而来。皮肤干燥、嘴唇脱皮、咽喉干,大家互相关心的话语又变成了”多喝点水,看把你干的“。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但是喝多了可能会引起水中*,喝少了会便秘、变胖、变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喝,喝多少呢?康康来支招!
健康喝水有讲究
1.养成喝水习惯
养成随时喝水、随身带水的习惯,别等口渴才喝水,如果发现口渴,实际上你的体内已出现脱水状况。
2.少量多次饮水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要求,成人每天推荐饮水量为:-ml左右,一般每天喝8杯水较为适合,且要分几次喝,每次以-毫升为宜。
如果短期内饮水过多,大量的水积聚在胃肠中,还会冲淡胃液,导致胃肠的吸收能力减弱。
3.减慢喝水速度
喝水太快太急,无形中会把带着的很多空气一起吞咽,容易引起打嗝。
4.适当地喝淡盐水
出汗较多的人群,可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
5.避免喝“冰”水
秋季到来气温下降,此季节要避免喝冰水,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一般建议饮用30℃以下的温开水,它不会过于剌激肠胃。
饮水要因人而异
饮水量的多少受到了年龄、环境等的影响,每个人的体质不太一样,补水量也会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判断水分补充是否充足?
其中一个方法是可以通过尿液的颜色来判断:尿液是浅柠檬色代表水分处于最佳状态;清澈无色,既呈现的是白色,可以适当减少水分摄入;如果尿液呈暗*色,则需要及时补水。
这类人群建议要多喝水
1.哺乳妈妈
哺乳妈妈的乳汁中90%左右是水,乳汁分泌与每天摄入水量有着密切相关。因此,哺乳期的妈妈们要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多喝水,这样会有利于乳汁分泌。
2.户外工作者
一些户外作业工作者在进行大量工作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在进行工作前半小时左右适当补水,工作过程中可小口少量补水,活动结束后,休息一下,再进行补水。
3.运动人群
秋季本身就很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子减少,在剧烈运动后,如果未能及时补水,易造成身体脱水。
运动中,饮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每隔15-20分钟建议补充一次水。
运动结束后,也不能马上开始给身体“灌水”,否则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建议先用水漱口,润湿口腔,然后少量多次饮用,让身体慢慢吸收。
4.老年人群
老年人容易尿频,如果水喝少了,容易造成血液黏稠,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所以老年人要多喝水,饮水量也要相应增加。
不过,肾脏、心肺功能不好的人群需要格外注意饮水要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饮水。
实际上,我们身体有适应和调节能力,只要不是短时间内猛喝,就不必担心会“水中*”。一旦在生活中发现有人“水中*”,不是很严重的患者要在短时间内减少水摄入量,重症患医院。
参考资料:
1.医学科普
What?运动后猛喝水致“水中*”?医院
2.喝水也“中*”!女子一口气喝3L水,突然意识模糊,送医抢救4小时齐鲁晚报
3.好可怕!水喝少了会变胖、变笨?又想骗我多喝水…科普中国
4.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