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是常见多发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对小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一为10、11、12月,主要病原是轮状病*。
1病因小儿腹泻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类。感染性腹泻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前者在大城市以病*性感染的发病率最高,在农村则以大肠杆菌感染占首位;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常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一些传染病的症状之一,亦称为症状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引起,少数由于对牛奶或某种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亦可由于气候突然变化或情绪不佳等不良刺激所致。
2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以腹泻为主,病因不同,症状轻重不等。轻者多因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腹泻5~10次/d,大便含水分不太多,呈*色或*绿色、稀水状或蛋花汤样,有酸臭,可混有少量黏液及奶瓣。重者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腹泻频繁,大便10次/d以上,多者可达数十次,大便量也较多,常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绿色、混有黏液,亦可有脓血便。可伴有呕吐、腹胀及中*性肠麻痹。全身中*症状轻者可不明显,重者表现高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进而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主要为脱水、代谢性酸中*和低钾、低钙和低镁血症等的症状。
3诊断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按照腹泻的病期和症状的轻重,进行分期、分型,并判断有无脱水及脱水的程度与性质、酸中*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喂养不当、肠道内外感染等。能找到病原的,尽量明确病原。
4治疗中国腹泻病诊疗方案提出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继续进食,合理用药。所采取的综合治疗包括:调整和限制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合理用药,控制肠道内外感染;预防和纠正脱水、酸中*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等。
4.1饮食疗法以往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近来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同时,进食太少,小儿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分泌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世界卫生组织(WHO)小儿腹泻治疗方案中首先强调继续喂养,认为腹泻病儿继续喂养,病情恢复得快。因此,对小儿腹泻患儿一般只需调整和限制饮食:如对轻型腹泻,停食不易消化和脂肪类食物即可;对重型腹泻,母乳喂养者适当限制哺乳次数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稀释牛乳或脱脂乳等,随着病情好转,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4.2抗菌药物病*性腹泻不需用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性腹泻,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非侵袭性细菌所致的急性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尤其是轻症者,仅用支持疗法常可于短期内痊愈;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多黏菌素E对各种大肠杆菌肠炎或耶尔森菌肠炎等均有效,剂量为10~15万U/(kg·d),分3~4次口服。氨苄青霉素对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均有效,剂量为50~mg/(kg·d),分2~3次静脉滴注。对金*色葡萄球菌肠炎,可选用新青霉素或万古霉素等。对真菌性肠炎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应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4.3微生态疗法是利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分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这类药物有:妈咪爱、整肠生、培菲康、丽珠肠乐、乳酸菌素等。这些制剂一定要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没有活菌的制剂是无效的。
4.4肠黏膜保护剂小儿腹泻的发病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有密切关系,因此,维护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治疗腹泻的方法之一。双八面体蒙脱石粉(思密达)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均有良好治疗效果,而且对引起腹泻的病*、细菌及其*素具有固定清除作用,同时,能帮助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再生。由于该药不进入血液循环,无任何*性作用,且味道香甜,儿童易于接受。剂量:1岁以下,1袋/d;1~2岁,1~2袋/d;2岁以上,2~3袋/d,均分3次服用。将药物倒入20~50mL温水中搅匀后服用。于两餐之间空腹时服用。
4.5补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急性腹泻病发作期间,锌的补给治疗能减少腹泻病的持续时间和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疗程为10~14d的补锌能够降低病后2~3个月内腹泻的再次发生,剂量为20mg/d,<6个月的婴儿10mg/d。
4.6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和捏脊疗法用于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和营养不良的患儿,均有一定疗效,可酌情选用。
4.7液体疗法
4.7.1轻度至中度脱水轻度至中度脱水的患儿应给予口服补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腹泻、脱水,治疗对象一般限于轻或中度脱水患者。即使是有呕吐症状的患儿也可以进行口服补液,可以用汤匙控制量(1或2匙/1~2min,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加量),这种缓慢的补液方式能很明显地缓解脱水,对90%以上的患儿有效。对于一些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是由于呕吐或其他原因不能喝水的患儿,可以通过鼻饲管将口服补液导入。
4.7.2重度脱水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者需要静脉补液,尤其出现休克或接近休克的重度脱水患儿。一些患儿还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症状,包括嗜睡、明显的微血管回流缓慢和伴有严重体位性低血压的心动过速等,都需要及时而大量的静脉补液,以尽快恢复血容量。
4.8对症治疗
4.8.1合理使用抗腹泻药物对腹泻患儿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应着重于病因治疗和液体疗法。如治疗后一般状态好转、中*症状消失而腹泻仍频,可试用鞣酸蛋白、氢氧化铝等收敛吸附剂,但对感染性腹泻及腹泻早期不用此项疗法。
4.8.2呕吐多为酸中*和全身中*症状之一,随着脱水酸水*纠正,病情的好转,呕吐逐渐停止。必要时,可口服吗丁啉,氯丙嗪或灭吐灵肌内注射,亦可针刺内关。
4.8.3腹胀常见原因是缺钾,亦可由于细菌分解糖产生气体或中*性肠麻痹所引起。针对病因治疗,要注意及时补充钾盐;针刺足三里、天枢、气海或艾灸神阙;或用新斯的明肌内注射、肛管排气,或上述数种方法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