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护士警惕:再优秀的药师,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案例
8月2日,张先生4岁半的儿子出皮疹,于医院。可没想到,看完病后,孩子竟然药物中*了...
张先生介绍,医院拿了药,孩子吃完药不久就出现了狂躁、浑身通红的症状,还伴随着意识不清。下午4点,张医院,经接诊医生核实,孩子是因服用药物剂量过大,而导致的药物中*。药是散装放置在一次性药袋里的,药袋上由药剂师手写用法用量。“每日服用3次,每次应该是1粒,他写成了7粒,孩子妈妈就按照7粒给孩子吃的”。
张先生说。医院给孩子洗了胃,随后张先生叫了医院,又进行了一次洗胃。医院让孩子急诊留观,住了两天院,诊断是异丙嗪过量中*(来源:都市时报)
点评
这次的患儿用错药事件,发生在门诊患儿身上,由于药房药师的手误,把1写成了7,患儿妈妈也是粗心,按照7粒给孩子服药,直接导致患儿异丙嗪过量中*。
在临床一线,因为药师的失误导致患者拿错药、吃错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案例,比比皆是。
地高辛药袋上写?片,患者吃错药
这是一个农村老汉吃错药的事。
患者独自一人在病房里住院,医生开的口服药强心药地高辛,小剂量用药,医嘱是一日一次,一次半片。药房司药也是按照处方写的用法用量,但她不知道,这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也不爱说话的病人。患者取药后,看药袋上的?,自以为是一日两次,一次一片,吃了两天,护士询问患者,患者说自己这两天,还没刚开始来的时候舒服,问他怎么吃的药,患者拿来药袋,护士这才恍然大悟,吃错药,洋地*中*了!
药架上最后一支头孢呋辛发给了一个做皮试的病人
那天值班的医护人员都很生气。
章医生给一个“支气管炎”的患者开了一支“头孢呋辛”做皮试,值班护士遵医嘱为患者做了皮试,判断皮试结果是阴性,结果等到医生给患者开药输液的时候,发现头孢呋辛电脑库存为“0”!
打电话问药房说是这药一时半会儿进不来,让医生改换其他药物。
医生护士可气坏了,你司药为患者拿药时,看到药架上仅剩一支,患者是做皮试的,接下来就要开药输液,你药架上没药了也不提醒医生一声,现在可好,你让医护人员怎么跟患者解释?
司药不置可否,医护气得不行。但却无可奈何,最终,只好为患者改换了其他药物。
事后,医护们得知,这还是一个平时表现良好的药师,今天也出现了这样的纰漏。当然,值班医生也是有瑕疵的,她在开药的时候,可以习惯性的看一下电脑中的库存,不要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相关项目。
每次那个司药值班时,护士都要格外警惕
某医院门诊药房,有个快要退休的司药屡屡发错药,又屡教不改,让值班护士无可奈何。
这不,她把患者的醒脑静又少发了一支,值班护士知道这个司药经常发错药,就格外小心,这不,一下又查出她少发药了,给她提出来,那人还一肚子不服,给自己找各种理由。真是无语。
……
在临床一线,像这种发错药、拿错药、吃错药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上述的新闻报道中,患儿服错药事件缘起药房司药把用量写错了,继而导致的患儿异丙嗪口服过量中*事件。
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患者药疗的执行者,是患者用药的操作者,面对身边层出不穷的用错药事件,不得不高度警惕。
护士如何实现正确给药,为患者把好用药的最后安全关?
护理核心制度《给药制度》里,有明确的答案: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物名称、让患者自己说出名字。
实现患者的安全给药,护士还需要做到以下这些:
1、护士应掌握用药的作用及副作用。
2、口服药做到发药到口,患者及家属不在时不得将药放在病人床头。
3、注射及静脉用药需在药瓶上注明患者姓名、床号、药物名称、药物剂量。
4、用药后应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有过敏、中*等反应,立即停用并报告医生,及时记录,必要时做好封存。
5、做好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教导患者知道使用的药物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共同为安全用药把关。
后记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啰嗦这么多,就是因为护士是患者药疗的执行者,用药医嘱的操作者,一旦患者用药出现问题,追究起来,人们总是会惯性思维,往往把错砸到最后一环(护士)头上!
用药环节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了,为何惩罚最严重的人却是最后一个环节的人(护士)?
是护士人微言轻,护士总是百口莫辩,因为是你把药用到患者身上的!可想而知,医疗环境对护士的要求有多残酷无情。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用到护士身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值班的你,必须打起12分精神,为患者用药把好最后一关,因为你责无旁贷,因为你身处的环境就是这样严苛,由不得你出半点错!
一则重要通知!
美小护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