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给水排水环境卫生学专家提出平衡饮水新观
TUhjnbcbe - 2022/5/4 15:25:00

专家风采

陆**医大学舒为群教授

平衡膳食(Balanceddiet)又称健康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的数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并且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关系。其基本要求是:三大热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糖)平衡;蛋白质中氨基酸平衡;不饱和肪脂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平衡;矿物质(无机盐)之间的平衡;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为达到平衡膳食的要求,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将日常食物的摄取量形象地比喻为宝塔状结构(见图1a),从多到少分别应是谷类、果蔬类、肉蛋水产品类、乳豆坚果类、油盐类。同时还推荐每天饮水量男性成年人应在mL以上,女性成年人应在mL以上。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认知不充分、固有的饮食习惯等原因,现阶段我国人群膳食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从上海市公布的全市~年膳食营养监测结果(见图1b)来看,即使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膳食不平衡问题仍然非常严重,营养素过剩与不足并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果蔬类、乳豆坚果类摄取量远远低于膳食平衡所需。雪上加霜的是,出于对饮用水污染的担忧,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甚至彻底处理的情况已经十分普及,这种状况剥夺了人们从饮水途径补充矿物质的可能性,将加剧膳食不平衡导致的人群健康风险。在此,笔者结合我国现阶段膳食结构特点,明确提出健康饮水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对于现阶段中国人群改善营养结构、预防慢性疾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图1日常实物摄取量

1

矿物质隐性饥饿是当今中国人群不平衡膳食中的主要矛盾,潜在危害极大

当今中国人群的膳食结构正处于东西方膳食模式的融合交汇之中,总体上三大热能营养素摄取量已经大大增加,但谷类、薯类、果蔬类、豆类、粗粮类这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例却在逐渐降低。特别突出的是中国人群对膳食钙的最佳来源——乳及乳制品消费长期偏少。据年《中国乳业发展现状》报道,发达国家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为kg,世界平均水平为kg,而中国仅为33kg(按照mg钙/g乳计算,中国人平均每日从乳品中的摄钙量只有.5mg,而成年人的每日钙生理推荐量是不低于mg),这就造成中国人普遍摄钙不足,特别是发育期儿童钙的摄取量严重偏低,远不能满足骨骼快速生长之需求。中国饮食另一个特点是食盐(氯化钠)过多,人日均达到13g,远远超过了WHO推荐的6g上限值。年国家卫计委组织实施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5万人群膳食营养与健康调查,其结果显示成年人的钙日均摄取量(.3mg)只有推荐摄取量(mg)的45.5%,处于严重缺乏状态,镁的日均摄取量(.4mg)只有推荐摄取量(mg)的85.9%,处于边缘缺乏状态,钾、锌、铜、硒也低于推荐摄取量。前述上海市~年膳食营养监测结果中,钠摄入高于推荐标准近1.5倍,钙、维生素A、B1、B2、C摄入不足。其中钙摄入量比推荐量低25%,86.8%的居民钙摄入不足。

可见,目前中国人群的膳食不平衡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尤以矿物质不平衡最为严重(钠氯摄取过量,钙镁钾锌铜硒等摄取不足,特别是钙严重不足)。矿物质是人体不可或缺、但又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的营养素。WHO将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称为“隐性饥饿”(Hiddenhungry),相对于传统的显性饥饿,隐性饥饿不易被察觉,其危害也容易被忽视。矿物质中的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钠、氯、钾是维持体液渗透压的主要电解质,碳酸氢盐、钠、氯等参与酸碱平衡,许多重要生物大分子也离不开矿物质(血红蛋白含铁,甲状腺素含碘,镁是近千种酶的辅酶)。因而长期的矿物质隐性饥饿将导致出生缺陷、发育迟缓、多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肿瘤等)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国际微量元素行动组织对全球80多个国家进行评估后发现隐性饥饿危害着世界上1/3的人口健康,中国属于较为严重的国家之列,隐性饥饿人口数量至少在2.5亿。

2

水中天然矿物离子可弥补膳食不平衡导致的矿物质不足

水是人体的最重要组成,但多年来水对人体的营养贡献常常被忽略。自然水体中含有钙、镁、钠、钾、碳酸氢盐、硫酸盐、硅、锌、碘、氟、铬、锂、钼、硒、钴、钒等多种溶解性矿物离子,它们是生物利用率良好的优质矿物质来源,对膳食中的矿物质可以起补充作用,尤其是在膳食矿物质隐性饥饿的情况下。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群膳食中最为缺乏的钙和镁,恰好是水的基本特征——水质硬度的主要组成。水质硬度表示水中多价阳离子盐类的总和,但占比最多的是钙和镁的碳酸氢盐或碳酸盐。以重庆自来水为例,四种丰度最高的阳离子分别为钙52.2mg/L、镁12.5mg/L、钠12.7mg/L、钾2.5mg/L。笔者团队收集了全国85个地区自来水和水源水以及75种瓶装水的钙镁数据,并对它们对成人生理需求量(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钙mg,镁mg来衡量)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于钙,自来水和水源水的贡献率中位数为8.2%,最大数为29.6%;瓶装水贡献率中位数为9.7%,最大数为.5%。对于镁,自来水和水源水贡献率中位数为5.2%,最大数为58.8%;瓶装水贡献率中位数为5.7%,最大数可达%,这些信息说明饮水可为人体提供相当比例、甚至超过人体每日需求的钙镁补给。

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支持饮水硬度(即钙盐和镁盐)可以独立于食物之外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年WHO整理出版的文集中分析了日、美、欧多次大规模生态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水质硬度对于心血管疾病具有独立的预防作用”,水镁每增高6mg/L会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降低10%,当饮水中镁9.8mg/L时,男女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可下降19%和25%。英国学者Cartling(年)从篇相关文献中纳入12篇证据较强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水镁可降低人群冠心病死亡风险11%的结论。中国学者Lei(年)从篇相关文献中纳入证据较强的9篇文献(涉及10项大型研究共例冠心病例)进行meta分析,也得到趋势相同的结论,即富含镁的饮水可降低人群冠心病死亡风险25%。

除了钙和镁,天然水体常见的偏硅酸、锰、锶、钴、硒、钼、钒、锂都是人体必需或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其中某些种类在膳食中含量不高或者不易吸收,饮水成为人体得到它们的重要途径。俄罗斯的动物研究显示,长期饮用软水导致的机体矿物质缺失是不能通过食物自动补偿的。笔者团队的多个研究显示,即使食物中矿物质含量完全达标,当长期饮用纯净水或人工矿物质水(纯净水中添加微量人工盐)时,人和动物仍然会出现某些病理性改变(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骨密度减少等)。印度学者对位志愿者的观察显示,长期饮用反渗透饮水是维生素B12(化学名甲钴胺)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正常饮水相比,其相对危险度增加2.倍),推测水中钴元素获取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近年来,海湾国家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晚期肠道肿瘤)发生率在迅速增加,研究者认为长期饮用脱盐水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3

水中天然矿物离子可缓解膳食不平衡导致的慢性酸负荷压力增加

碳酸氢盐是淡水水体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无机盐类,在水中它多以溶解性碳酸氢根(HCO3-)形式存在。一般自然界水中碳酸氢盐含量多在~mg/L范围,个别可达数千mg/L,经过多重工艺处理的纯净水或人工矿物质水则完全不含。在人体内HCO3-是最重要的碱储备物质,对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至关重要。血液中原发性HCO3-降低(21mmol/L)和血液pH值降低(7.35)是临床代谢性酸中*(Metabolicacidosis)的特征。长期的膳食不平衡虽然难以使人达到临床酸中*的病理状态,但慢性代谢性酸负荷过量确是容易发生的。

在前农业时代,人类社会相当长时间内是狩猎-采集型净碱生成食谱,这样的食谱包含大量富含钾、钙离子和有机枸橼酸的根、茎、叶、果、蔬类植物,为体内代谢产生HCO3-提供了丰富的前体,能有效缓解动物类食物的代谢产酸。人类在向农业时代变迁过程中,谷类食物(尤其是精制谷物)和豆类比例的增加使得食谱趋向酸化。到了现代社会,膳食不平衡趋势愈加明显,能量高但缺乏矿物质的食物(快餐食品、高糖饮料等)均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土壤质量的普遍退化也使得食物中矿物质水平下降,导致净酸生成食谱占主要比例,人群中慢性代谢性酸负荷过量的现象较为普遍。多项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机体长期酸负荷过量可增加多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尿道结石、肌肉耗损、肾脏功能损伤等的发生风险),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最佳的酸碱状态应该是轻度的代谢性碱偏多状态。因此,在当今不平衡膳食背景下,饮水中的天然碳酸氢盐是人体缓解慢性酸负荷压力、预防慢性疾病的宝贵自然资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stock.tuchong.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水排水环境卫生学专家提出平衡饮水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