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心排血量(CO)综合征(简称低心排)是一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脏器灌注不足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心脏外科术后多见,且在各种疾病导致心功能障碍时均可出现。低心排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增加,给患者和医疗资源带来沉重负担,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低心排是一个广义概念,临床上有很多相似术语,如术后心功能障碍、术后心功能不全、术后急性心力衰竭、术后心源性休克、心脏切开后休克等。低心排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等与内科急性心力衰竭有所不同,与心源性休克有相似的病因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但又有所区别。目前欧洲、美国、中国均有针对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南,但这些指南对于低心排患者并不完全适用。本专家共识通过文献复习结合临床经验致力于统一低心排的临床概念,针对低心排的病因、监测、治疗等方面做出相应推荐,以优化诊疗过程,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生存率。本共识基于大部分心脏外科相关研究及经验,但其应用不仅限于心脏外科人群,心脏重症范畴内患者均可适用。
一、低心排的概念维持满意的心排血量以确保外周脏器灌注是心血管系统处理的首要目的。低心排是指心排血量下降及外周脏器灌注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心脏指数2.0L/(min.m2)定义为低心排,常伴以下表现:低血压(平均动脉压60mmHg);心动过速(心率90/min);少尿[尿量1ml/(kg·h)];代谢性酸中*(pH7.4,乳酸3.0mol/L,碱剩余–2mmol/L);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皮肤苍白、潮湿,肢体末梢湿冷;肺淤血,低氧血症。
二、低心排的诊断
当考虑存在低心排时应积极明确导致低心排的原因(ⅠC)
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后负荷异常均可引起低心排。导致心脏外科术后低心排的常见原因为:术前或近期心梗导致局部室壁或心脏整体低动力;术前左室或右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术中心肌保护差;再血管化不完全;冠状动脉气栓;瓣膜手术阻塞冠状动脉;瓣膜病或先心病矫形不满意。术后:①泵衰竭收缩力减弱:心肌顿抑,心肌保护差,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高钾血症;丙泊酚,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充盈时间减少;心动过缓;房颤、房扑,交界性心律等室上性心律失常及VVI起搏器使心房失去收缩功能;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②左室前负荷减少:低血容量(出血、多尿、补液不足);血管扩张(复温,使用血管扩张药、镇静药);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感染,药物或血制品过敏,鱼精蛋白反应,肾上腺功能不全。③后负荷增加:血管过度收缩(低体温,使用血管收缩药);液体过多,心室膨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充气时机错误;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瓣架或瓣叶组织梗阻)。当怀疑患者出现低心排表现时应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寻找原因(ⅠB)所有怀疑低心排的患者均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寻找低心排的原因,监测治疗效果。回顾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以寻找导致术后低心排的可能原因,包括术前存在或术中出现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和心室功能障碍,术中瓣膜或其他心内结构矫形的不满意。在术后怀疑患者出现低心排表现时,超声作为无创、便携的检查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状态做出有针对性的实时评估,指导快速处理导致低心排的原因,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直观、快速地评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