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儿童腹泻的多发季,当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液。以下3步,帮你轻松掌握儿童补液。
第1步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1.儿童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
2.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儿童体液内的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3.儿童年龄愈小,水的需要量愈大,不显性失水愈多,对缺水的耐受力愈差,在病理情况下较成人更易发生脱水。
第2步
脱水的判断
正常渗透压为~moSm/L;低于moSm/L为低渗性脱水;高于moSm/L为高渗性脱水。渗透压计算公式:(moSm/L)=2(Na++K+))。
第3步
补液
补液的原则:按脱水性质决定补液张力,按脱水程度决定补液量
1.脱水性质
2.脱水程度
注:累积损失量是指发病至治疗前因腹泻、呕吐、出汗等原因导致的水和电解质成分的丢失量的总和。
3.口服补液
(1)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ORS液),每次稀便后补充,直到腹泻停止。
注:用量(ml)=(50~75)mlx体重(kg),4h内服完;
(2)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
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
口服补盐液服用量不足;
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h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注:新生儿慎用,只有在不知道患儿体重时,才用年龄进行估计ORS液的用量。
4.静脉补液
(1)第1天补液
①总量=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脱水约为90~ml/kg;
中度脱水约为~ml/kg;
重度脱水约为~ml/kg;
对少数营养不良,肺炎、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需要根据病情酌情计算;
注:第1天的量按照总量的1/2~2/3给予。
②补液种类
根据脱水性质分别选用,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注: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③补液的速度
中度脱水:补液总量的1/2应在前8~12h内补完(约8~10mL/kg),输入速率为每小时8~12mL/kg。
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应先快速扩容,2:1液或生理盐水先行扩容(30~60min内快速输入),扩容所用的液体和电解质包括前8~12h的补液,余下液体于12~16h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
注:如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
④纠正代谢性酸中*
根据宁酸勿碱的原则,一般考虑在PH7.35(中重度代酸)时用碱性液体补液。
补碱需要量为5%NaHCO3(ml)=(-BE)x0.5x体重,如果没有血气分析结果,也可以按照5%碳酸氢钠3~5ml/kg计算(首次量为计算量的1/2,因为机体有代偿)。
注:临床中只有5%SB,因为5与1.4的比值约为3.57,临床一般认为是3倍的关系,当我们需要1.4%SB30ml时,我们用5%SB10ml代替,剩余的20ml用5%GS补足。
⑤纠正低钠
低渗性脱水患儿如输入低渗溶液过多,常不能纠正细胞外液脱水症状,反而可引起严重低钠,脑细胞水肿,颅压增高,出现脑症状,此时宜采用3%氯化钠溶液治疗;
静脉每输入12mL/kg此溶液(3%氯化钠),可提高血钠10mmol/L,宜缓慢静脉滴注,在1h以上,将血钠提高到>mmol/L,症状缓解后,病人常出现大量利尿,可继续输入2/3张的等张含钠液,甚至累积损失被纠正,脱水症状消失。症状严重发生脑疝时,也可先用20%甘露醇1g/kg减轻脑水肿,并适当补充2/3张的等张液。
注:3%氯化钠(ml)=[–测得的血钠值(mmol)]×0.5×体重(kg)×2.0,一般先给计算量的1/2,再根据治疗反应酌情继续补充。
⑥纠正低钾
有尿或来院前6h内有尿的患儿应及时补钾。
轻度缺钾(3~4mmol),补钾mg/kg/d;
中度缺钾(2~3mmol),补钾mg/kg/d;
重度缺钾(1~2mmol),补钾mg/kd/d。
注:1mmolKcl=75mg,上述均分3日补足。
⑦纠正低钙、低镁
出现低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10ml)加等量葡萄糖稀释后静注。低镁者可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g/kg深部肌肉注射,每6h1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2天补液
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输液。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一般生理需要量按每日60~80ml/kg,用1/3张含钠液补充。
编辑
周萌萌
题图: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备受青睐的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的适应证有哪些?
诊治热性惊厥患儿,你一定被问过的5个问题
#注意#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