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持续不摄取食物,肝细胞就会将蓄积的糖原释放出来,如果糖原也消耗尽了,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就会燃烧(确切的说,是将脂肪作为能量源使用,其中一部分变成葡萄糖释放至血液中)。我们会因此获得能量,使血糖值安定,从而延续生命。
反言之,即使在饥饿状态下能生存的人,血糖值不会降至过低,之所以登山者常常准备一些巧克力,羊羹等富含糖类的食物,就是因为在紧急时刻这些东西是最高效的。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少会遇到这种“紧急时刻”,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时常面临危机,他们经常挨饿,处于“什么时候死去都不奇怪”的状态。处于这种状况下的祖先们,脑中“血糖值不能降至过低,有机会就要摄取糖类”,这样的指令已经被程序化,而我们继承了这一点,世界上可能会有不吃蔬菜,不吃鱼的人,但没有讨厌吃米饭,吃拉面的人,就是这个原因。也就是说,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已经被塑造成了“为了摄取糖类”而存在的个体。
而且,在食用糖类之后,我们会感到一种获得褒奖的幸福感,摄取糖类,血糖值上升后,就会分泌血清素和多巴胺等,大脑会感到愉悦...这种结构是处于饥饿状态的祖先时代“为了不让血糖值过分降低丢掉性命”而形成的,但是,现代人变得不同,虽然不饿却为了获得大脑的愉悦感而摄取糖类,这正是糖中*。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NDA)所长诺拉沃尔科夫博士是药物依赖研究第一人,他把研究专题扩展至过度饮食及肥胖问题,指出“药物依赖与过度饮食的机制相似”,两者都是为了使大脑获得犒赏,而不断重复中*。
明明已经被医生告诫“你要减肥”,可是看到拉面店的招牌却经不住跨进点面,不吃甜面包就得不到满足,这些根本不是意志不坚定,而是大脑中*造成的。大家有必要注意到这一点。
下面准备了一个“糖类中*测试表”,大家可以客观的审视一下自己现在的状态
1,明明早餐吃饱了,可是午餐前就饿了。
2,垃圾食品,甜食吃起来就很难停下来。
3,餐后时常体会不到满足感。
4,看见食物,闻到香味就想吃。
5,有时肚子没饿,可是还是想吃东西。
6,总是想吃夜宵。
7,吃的过饱,觉得身体没劲。
8,午饭后,总觉得疲劳或者有空腹感。
9,有时明明吃饱了,却还不停下筷子。
10,有过减肥反弹。
你回到了几个“是”?
0-2个非中*,3-4个轻度中*,5-7中度中*,8-10个严重中*
值得一提的是,进行这个检测后结果发现有75%的肥胖者是糖类中*。
明天跟大家分享一定要来看啊!请大家一定要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