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此传染病与鼠类和猪有关,地面积水是传播的
TUhjnbcbe - 2021/1/31 2:44:00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皮肤和黏膜接触含钩端螺旋体的疫水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主要有急起高热、全身酸痛、极度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触痛、腓肠肌压痛等,轻型似感冒,重型可有明显的肝、肾、肺弥漫性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疫区接触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而感染,皮肤破损者更易感染。

直接接触传播

在饲养或屠宰家畜过程中,可因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脏器等而受感染。亦有个别经鼠、犬咬伤,护理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报道。

经食物传播

吃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管黏膜而感染。

好发人群

青壮年男性为主,疫区儿童亦易感染。

好发生于农民、渔民、屠宰工人、野外工作者和矿工等。

疫区旅游、居住史,尤其接触疫水的人群。

症状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感染人体后因机体免疫状态和感染的钩体类型不同,典型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多数患者潜伏期为2~28天,一般为7~13天。在起病后3天内为早期钩体败血症阶段,主要为全身感染中*表现。

起病后3~10天,为症状明显阶段,其表现因临床类型而异。患者退热后于恢复期可再次出现症状和体征,称后发症。

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钩端螺旋体病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因而控制传染源难度较大。一般以加强田间灭鼠和家畜(主要为猪)粪尿管理为主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环境卫生和消*牲畜饲养场所、屠宰场等应搞好环境卫生和消*工作。

注意防护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不要在池沼、水沟中捕鱼、游泳,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工作需要时可穿长筒橡皮靴,戴胶皮手套。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在常年流行地区采用多价钩体菌苗接种,目前常用的钩体疫苗是一种灭活全菌疫苗。钩体菌苗在每年流行季节前半个月到1个月开始接种,前后注射2次,相隔半个月,当年保护率可达95%。

药物预防

对进入疫区短期工作的高危人群,或在未进行菌苗预防注射的地区,突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时,作为应急预防措施,可口服多西环素,每周1次。

作者:LXX

免责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传染病与鼠类和猪有关,地面积水是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