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昨天,一碗米粉连夺两命,食物中毒第一杀手
TUhjnbcbe - 2025/5/10 18:51:00

来源:优选消费者报告

一碗凉皮吃死人的惨剧,时隔一年再次上演,只是地点从河南搬到了台北,凉皮换成了粿条(米粉一种)。

3月30日,台湾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类似我国内地消费者协会)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发出公告,愿协助“宝林茶室”受害者提起团体诉讼,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已经惊动了整个台湾社会,其影响可见一斑。

事发于3月下旬,台北市信义区远东百货宝林茶室出现消费者中毒事件,侦办方怀疑因其售卖的?条等产品保存不当,导致滋生唐菖蒲伯克氏菌(学名:Burkholderiagladioli),并分泌米酵菌酸(英语:Bongkrekacid,医学缩写BKA),导致3月19日起有多名食客食物中毒就医。截至3月30日止,该案已造成2人中毒死亡,6人生命垂危,仍在抢救,数十人留院观察。

提及米酵菌酸,您可能会想起去年7月河南永城市两名女子吃凉皮后中毒致1死1伤的悲剧。

年7月14日,河南永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确有一死一伤的中毒事件发生。医生向家属称,两人均是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关键因素。米酵菌酸对热稳定,经℃煮沸和高压烹饪也不能被破坏,是引起食物中毒并导致食用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容易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酸汤子、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湿米粉等;二是变质鲜银耳和泡发不当的变质木耳;三是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迄今为止,目前,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年,因黑龙江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因米酵菌酸引起食物中毒导致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曾公开建议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但是大数据显示,米酵菌酸虽然可怕,但米酵菌酸中毒总体仍为小概率事件,且仅多见于发酵米面制品,与之相比,另一种夏季常见的食物中毒更加常见,那就是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因其涉及食物范围广,毒性强,堪称食物中毒之王。

据统计,年-年间,全国有据可查的米酵酸菌中毒仅14起,而仅在-年间,全国27个省市共报道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起,中毒人数人。

亚硝酸盐不仅是2A类致癌物,其毒性只要3克就可以致人死亡。特别是6个月的婴儿,频繁接触会诱发高铁血红蛋白症。

但由于它在食物加工中可以作为保色剂、防腐剂使用,而且在腌制工艺大量用盐,所以在肉类与腌菜里不可避免地遇到它,目前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这也为对其监管增加了难度。

年7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市面上销售的腌菜进行了对比检测,不出意料,均检出了硝酸盐及部分检出亚硝酸盐。硝酸盐本身可以说是没有毒性的,但其代谢物(例如亚硝酸盐)却因为对健康有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物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TheJointFAO/WHOExpertCommitteeonFoodAdditives,JECFA)为硝酸盐订定的每日可容忍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ADI)为每公斤体重0-3.7毫克(以硝酸盐离子计算)。

所以,香港消委会在完成此次检测后向消费者建议,虽然本次测试腌菜样本检出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水平,一般食用情况下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即时风险。惟消费者亦应控制食用分量,注意均衡和多元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

这也是我们向大家提供的建议!

?今日测评推荐?

国内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老爸评测》所做的《九款午餐肉对比测评》。

其对比测评范围包括:淀粉、脂肪、钠含量、蛋白质含量、亚硝酸盐以及口感和价格综合考虑。

最终有四款产品获得推荐:

如果您有想了解的国内外产品质量测评,欢迎留言给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昨天,一碗米粉连夺两命,食物中毒第一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