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吃完一起躺板板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专
TUhjnbcbe - 2025/2/17 19:49:00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www.xxzywj.com/m/

红网时刻9月8日讯(通讯员杨声亮)近日,医院急诊科接诊两名呕吐腹泻患者,详细接触得知,他们吃了自己在山上采摘的野生蘑菇,自觉不适来医院就诊。医生立即予以洗胃导泻,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将患者食用的蘑菇送疾控化验。目前患者已经转危为安。

自己捡来野生菌吃,味道美是美,但中毒可不是开玩笑的。医院专家提醒:关乎性命的事情,必须大声强调三遍: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心存侥幸!

吃毒蘑菇真的会死人

很多人都听说过吃完毒蘑菇产生幻觉,或者眼前过小人儿的故事,甚至还有人跃跃欲试……吃毒蘑菇真的会死人的,不是开玩笑的!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野生菌中毒在我国各类食源性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最高的。-期间,全国共报告了起野生菌中毒事件,导致人发病、人住院和人死亡,平均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56.8%和2.0%。

根据毒素不同,吃毒蘑菇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多达8种: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系统紊乱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其中胃肠炎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可导致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急性肝损害型是我国野生菌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可导致急性肝衰竭死亡。而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严重均可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

说起野生菌中毒,很多人立马就想到云南,从历史数据来看,云南蘑菇中毒病例的确最多,符合大家印象,值得注意的是,蘑菇中毒有可能发生在每个省,绝不能认为自己不在云南就没事。吃蘑菇中毒的事件也不全部是自采野生蘑菇所致。

在-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起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有84.7%发生在家庭中(主要与私采野生菌有关),14.6%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购买野生菌是餐饮服务蘑菇中毒事件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关于餐饮服务场所发生的中毒事件,在既往记录的数据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发病后住院,每个人中有1人中毒身亡。所以说,在餐厅这些地方吃野生菌子也不一定安全。

这些“窍门”全是错的!

有很多所谓“吃菌子的经验窍门”看起来头头是道,其实都是胡说八道,一个都不要信:

×鲜艳的毒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的!不少美味的可食用菌,如褶孔牛肝菌、鸡油菌颜色就很鲜艳。一些颜色不显眼、长相丑不拉几的野生蘑菇却含剧毒,如灰色的灰花纹鹅、白色的致命鹅膏。

×毒蘑菇比较难闻、难吃

错的!许多毒蘑菇都没有特殊的气味,味道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辛辣/恶腥/酸涩。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单从一方面分辨并不可靠。而且,人家微生物学的博士都不敢说能认全,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就能掌握辨认诀窍呢?

×毒蘑菇煮透了就可以吃

错的!不少毒蘑菇的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式无法破坏,煮得再烂也是白搭。也不要相信加点大蒜、生姜之类的就能去毒,佐料就只是佐料而已,不会和蘑菇里的毒素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用银针、银器可以验毒蘑菇

错的!不少古装剧都是这样演的,看多了是不是差点就信了?实际上,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更不会产生颜色变化。

附:常见的几种蘑菇杀手

一、如影随形的“蘑界”杀手─青褶伞

在中国,造成中毒事件十分常见的毒蘑菇是青褶伞(Chlorophyllummolybdites),俗称:大青褶伞,铅绿褶菇等。该种在中国主要集中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偶有分布。青褶伞在我国不同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12月份(惊蛰至大雪),集中出现在6-10月份(芒种至寒露)。青褶伞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俨然成了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

二、谨防“蘑界的假羊肚菌”─毒鹿花菌

毒鹿花菌(Gyromitravenenata)俗称:假羊肚菌。年3月,云南、贵州相继发生2起4人误食“野生羊肚菌”的中毒事件,除了导致胃肠道症状、神经症状外,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肝损害。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羊肚菌,与以往在湖南发现的一份标本一致,代表了一种以往从未被发现的、形态上与羊肚菌相似的鹿花菌属的新物种,为了警示大家,科学家们将这个新种命名为毒鹿花菌。

毒鹿花菌春季至初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阔叶林地上,单生或群生。最大的特征为菌盖部分(子囊盘)呈不规则脑形,红褐色、紫褐色或金褐色、咖啡色或褐黑色,幼时光滑,逐渐多褶皱,粗糙,边缘部分与菌柄基本不连接。而真正的山珍:羊肚菌的菌盖部分(子囊盘)呈现圆锥状至钝锥形,表面有许多凹坑,呈现羊肚状,边缘部分与菌柄连接为一体。

三、谨防童话里走来的美丽杀手─鹅膏

毒蝇鹅膏(Amanitamuscaria),学名:鹅膏,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蘑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蘑菇,竟然是毒蘑菇!!该种最明显的特征为:粉红色至红色或偶尔呈黄色的菌盖上长满了白色鳞片。该种目前发现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在华北北部偶有发现!

毒蝇鹅膏含有异噁唑衍生物毒素,可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中毒特征为:潜伏期短(数分钟至3小时)。最初表现为困倦,随后进入狂躁期,表现为类似幻觉的视觉错乱、举止怪异、焦躁不安、兴奋、方向感丧失、人格解体和精神错乱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出汗、共济失调、运动性抑郁、头晕、瞳孔放大、肌阵挛、肌颤、反射减退、昏迷、抽搐(尤其是儿童)等,这一阶段可持续48小时,最后进入困倦期。有些病人会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伴有抽搐,严重中毒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四、谨防“蘑界金牌杀手”─黄盖鹅膏

黄盖鹅膏(AmanitasubjunquilleaS.Imai)俗称“黄罗伞”,是我国著名的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之一。年至今,该种在我国北京、河北、山东和贵州至少引发了9起中毒事件,造成47人中毒,7人死亡。

黄盖鹅膏生于以壳斗科为主的林地上。最大的特征为“头戴金盔(黄色菌盖),身披金甲(黄白色菌柄),腰系白裙(菌环),足蹬战靴(菌托)”。黄盖鹅膏偶尔也会出现灰白色的“银盔杀手”!

黄盖鹅膏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出现在夏秋季(6月中旬-10月上旬),整体呈现从南到北的趋势。

五、谨防“蘑界”黑白双煞─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

灰花纹鹅膏(Amanitafuliginea)和裂皮鹅膏(Amanitarimosa)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并且经常成双成对出现在同一片阔叶树或者针阔混交林的剧毒蘑菇。因其一黑一白而被称为“蘑界”的“黑白双煞”。

近30年来,这两个剧毒蘑菇在我国造成至少超过人死亡。

这两种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蘑菇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其中湖南、湖北、浙江、贵州等省份是该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生长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7月底,偶尔可持续至9月。

六、谨防白色恶“蘑”─日本红菇和多汁乳菇

日本红菇(Russulajaponica),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白色蘑菇,近5年来造成超过人中毒,成为蘑菇中毒中最为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之一!该种可以导致严重的胃肠炎型中毒。

辣味多汁乳菇(Lactifluuspiperatus)和长绒多汁乳菇(Lactifluuspilosus)等多汁乳菇属蘑菇,与日本红菇类似,也是白色的可以导致胃肠炎型中毒的毒蘑菇,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近年来在我国引起多起中毒事件。此类多汁乳菇与日本红菇的主要区别是受伤后流出大量白色乳汁,味道辛辣至极辣!

七、谨防小个子大“蘑”王─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brunneoincarnataChodatC.Martín),俗称肉褐鳞小伞、肉褐鳞小菇,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该种含有鹅膏毒素,与剧毒的鹅膏一样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但是个头明显比鹅膏小很多,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蘑王”。

肉褐鳞环柄菇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近年来在华中、华东和西南等地(湖南、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也有发现。分布时间为4月下旬至9月中旬,如湖南年4月下旬就发生误食该种的中毒事件,而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一般要等到7-9月份才能发现该种。

八、谨防火炭菌中毒─亚稀褶红菇

亚稀褶红菇(Russulasubnigricans),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华北南部地区的灰色至灰黑色的剧毒蘑菇。由于该种伤后或者干后会变得像火炭一样黑,因此与可以食用的稀褶红菇(Russulanigricans)和密褶红菇(Russuladensifolia)被老百姓统称为“火炭菌”。该种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是我国引起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剧毒蘑菇之一。

亚稀褶红菇6-9月份生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地上。该种与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受伤后均先变为红色,后变为黑色。完全干燥后稀褶红菇和密褶红菇完全变为黑色,而亚稀褶红菇至少部分菌褶不会变为黑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完一起躺板板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