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邦平,拍摄于年5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经常有人咨询我,体检发现高血糖,对身体有伤害吗?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例如应激状态、情绪激动、高度紧张、进食多量等,导致短暂高血糖(生理),随后血糖值逐渐恢复正常。血糖值如果无法恢复正常(病理),持续高血糖会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的高血糖会使患者全身的各个脏器以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导致各种慢性病并发症。血糖波动越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对身体造成危害越严重。
血糖升高的病因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糖尿病分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约占5%,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多见于<30岁。2型糖尿病:占90%以上,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从而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高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正常值:成人空腹血糖(FBS):3.6~6.1mmol/L(69~mg/dl);餐后2小时血糖(0GTT2h):3.6~7.7mmol/L(65~mg/dl)。
血糖测定:空腹血糖,时间应在12小时内;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
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
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8mmol/L(mg/dl);空腹口服葡萄糖75g后1小时,血糖>11.1mmol/L(mg/dl);另一次空腹口服葡萄糖75g后2小时,血糖>11.1mmol/L(mg/dl)。
高血糖临床表现
血糖持续升高,身体五种变化找上门。有些人说:“血糖有变化,身体上却不痛不痒,要不是做体检,还不知道自己患上病”。事实上,咱们的身体对血糖水平是很敏感的,血糖持续出现异常,会在一些细节上给患者提示。
多食。高血糖患者食欲好、饿得快。由于胰岛素出现异常,细胞无法充分摄取血液中葡萄糖,产生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经常会觉得很饿,伴随血糖进一步升高后还会反复觉得饿。
多尿。人体无法被细胞摄取的葡萄糖,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出现多尿现象。血糖越高,尿也越多。
多饮。血糖升高,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尿变多),血液渗透压相应升高。高血渗透压会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变得很容易口渴、多饮的症状。
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人体难以利用血液中糖分,不得不分解以前储存的脂肪、蛋白质来供应能量。脂肪和蛋白质消耗量增多,即使吃得很多,但还是变瘦了。
视力变化。如果有莫名其妙的视力水平下降或近视、远视度数的突然改变,警惕是否糖尿病来了。因为,高血糖会导致眼睛晶体的渗透压改变,会使视力发生变化。
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呈正比。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然而,临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的延迟。
人体血糖发生持续异常时,如果不加以重视,糖尿病进一步发展,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其它并发症(糖尿病足,甚至需要截肢)。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治疗、早控制。
高血糖调控措施
需要在日常中做好四件事:规律用药、饮食调理、坚持运动、血糖监测。
1、规律用药。糖尿病一经确诊,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切忌漏服、少服。降血糖药物,包括三大类。
(1)注射类降糖药物:①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②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贝那鲁肽。
(2)口服类降糖药物:①双胍类:二甲双胍片;②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片等;③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罗格列酮片等;④胰岛素促泌剂:格列齐特片等;⑤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片等;⑥DPP-4酶抑制剂:阿格列汀片等。
(3)中药:中成药有“天芪降糖胶囊、降糖舒片、消渴灵片”等;中药材有“黄芪、五味子、麦冬、党参、知母、黄连、杏仁、茯苓”等。中药效果因人而异,医院中医科就诊。
2、饮食调理。关键是“管住嘴”,即控制好每天吃进嘴里的食物量,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是绝对不能吃,哪些食物要控制好摄入量。少吃多餐、均衡营养。
(1)主食、蔬菜、水果。
(2)可以适当多吃食物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建议每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0g。注意:每天吃够以下推荐的3~4种食物,能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的同时要多喝水,每次约摄入ml水;不能每天都吃同一类食物,单一物质的营养太单调,要换着吃。
多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即升糖指数55)可以放心吃,但也要适度。
(3)尽量适当少吃食物
限制高升糖指数的食物。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即升糖指数70),最好不要吃。
中升糖指数的食物(即升糖指数在55~70之间),偶尔、适量吃。注意:尽量不吃高GI的食物,尤其是谷类和糖类;减少食材的烹饪时间,采用蒸、煮等烹饪方式。
(4)限制高脂肪食物。建议每人每日脂肪摄取量最好不超过30g。注意:挑选食用油应当以植物油为主;选择牛肉、鱼肉等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
(5)戒烟限酒。过量饮用酒精,极易诱发低血糖。所以,要限酒。糖尿病人不宜喝酒,如果一定要喝的话应当限量。烟草会损伤高血糖人群的血管壁,因此最好戒烟;
3、坚持运动。“迈开腿”,身体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补充,有时会直接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降糖药“二甲双胍”的原理之一,就是产生类似的作用,来“处理”血液里无法被细胞摄取的糖,运动是“天然降糖药”。
(1)运动原则: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持之以恒。
(2)运动时间:餐后一小时运动。此时的血糖升高到最高值,运动既不容易发生低血糖,还能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使血糖相对平稳。
(3)运动方式:有氧运动,例如骑行、游泳、散步,爬山、健美操、打太极拳等。
(4)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从小运动开始,每日运动20~30分钟,微微出汗,每周4~5次。
(5)避免运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感染,近期频繁出现血糖波动,甚至发生过低血糖。
(6)准备充分:随身携带水杯、零食(糖块、饼干),以备发生低血糖时,迅速急救。
4、血糖监测。做好日常的血糖监测,不仅可以了解自身血糖水平和变化规律,还可为医生增减药物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1)监测频率: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
(2)做好记录: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时状态(如空腹、餐后等),监测数值。
(3)动态监测:血糖波动大,血糖不好控制者,可用动态血糖仪实时监测。
(4)仪器校准:血糖仪要定期校准,测试前要仔细消毒,采血针不可反复使用。
糖尿病患者,在家自测,每天4次。即:晨起空腹、早饭后2小时、午饭后2小时、晚饭后2小时。
血糖如果是波动较大或有低血糖现象,每天加测午饭前、晚饭前、睡前血糖,以便更好地观察血糖的控制情况。
调控血糖,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何邦平,浙江临海人。临床药理学,高级技术职务,科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军队专业技术五级,第二军医大学。荣立三等功3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奖5项。《中国肿瘤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制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名入《中国名医大典》。《大家读网》第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