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高考模拟题25月号洛阳第二次考试卷试
TUhjnbcbe - 2024/3/3 16:31:00

洛阳市-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敬畏是人类的一种伦理精神与道德品格。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思想理论;小人不懂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说多有轻蔑。其中的“天命”实际上是指自然及其运行规律。那么,人类又为什么要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呢?这是因为,人类是自然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高级动物,须根据大自然的时节变化、气候变迁与星移斗转来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如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饮食也是依时节而变。这表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不仅如此,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每个人的衣、食、住、用、行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和馈赠。因而,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而从自然生态史来看,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某些动植物就早已生活于地球之上。这就意味着,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活史,人类应该对它们予以敬畏、尊重和爱护。

现代自然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每一生物物种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都有他人他物无法代替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并且,任何一个物种,上至人类下至一株小草或一只蚂蚁,也都有着自身的生存法则。也就是说,每一地球物种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态位”。就人类而言,站好“生态位”不仅要求人类必须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边界,而且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且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动态平衡。如果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生态位”,一方面,破坏和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过多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不断强占、挤压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如把野生动物作为自己的盘中美味,这些行为势必招致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物种的强烈回应与报复,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带来危机。因此,老子就曾告诫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就是说,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不争或没有自己的私利。恩格斯也警示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正因如此,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安排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用生态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恰恰是人类对自然心怀敬畏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光明日报》年2月17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人应该敬畏自然及其运行规律,敬畏是高尚的人所具心有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品格。

B.人类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比如人类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饮食也依时节而变。

C.人类要敬畏大自然的原因是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人要靠自然界生活。

D.自然界万物都有自身的生存法则,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边界,并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动态平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先提出中心论点,并通过一系列论证,最后提出人类要对自然心怀敬畏的要求。

B.文章以设问突出观点,围绕原因,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C.作者从伦理道德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展开论证,指出人类要生存必须调节好与自然的关系。

D.文章引用孔子、老子、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有力支撑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不应该妄言战胜自然,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最终都将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总会面临始料末及的变化,很多时候开始的成功到最后却毁于一旦。

C.老子认为,人类不能因自己的利益而破坏自然,不能去争抢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这样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D.如果人类不断破坏和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强占挤压其他生物物种生存空间,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必将走向毁灭。

1.A2.A3.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B项,“人类对自然和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比如人类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春夏减衣、秋冬加衣,饮食也依时节而变”说法错误。例子属于“怀有敬畏之心”的原因。

C项,“人类要敬畏大自然的原因是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向人类提供生命存活与延续的物质给养,人要靠自然界生活”说法错误。原因不完全,还有“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以及“某些地球生物具有比人类更为悠久的地球生活史”。

D项,“自然界万物都有自身

生存法则,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边界,并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动态平衡”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就人类而言,站好‘生态位’不仅要求人类必须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边界,而且要有正确的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且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动态平衡”可知,后半句“并与其他物种保持适度的张力与动态平衡”仅针对人类。故选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文章开篇先提出中心论点,并通过一系列论证,最后提出人类要对自然心怀敬畏的要求”说法错误。第一句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在根本上必须遵从自然秩序和自然法则。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如果人类不断破坏和污染自然生态环境,强占挤压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必将走向毁灭”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如果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生态位’,一方面,破坏和污染自然生态环境,过多消耗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不断强占、挤压其他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如把野生动物作为自己的盘中美味,这些行为势必招致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物种的强烈回应与报复,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带来危机”分析可知,“生存带来危机”并不等同于“必将走向毁灭”。

故选D。

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属于巢病*目、冠状病*科、正冠状病*亚科。冠状病*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冠状病*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些冠状病*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毫无戒心。

(摘自张晗胡载《冠状病*“这一家子”》)

材料二:

我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清病*从何而来,但是病*却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的演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病*与生物的*备竞赛也一直是演化的最强推手,病*还打破了生殖隔离的壁障,让基因得以在不同的生物中流动。病*的理想状态是既不引起太严重的症状——不然搞死了宿主自己也完蛋,但也不能大温和——毕竟要生存,抢资源的时候该下的狠手还是得下。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病*最终会与宿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说人类与能引发普通感冒的鼻病*就属于此。但是病*会变并,有些变异会导致病*的宿主改变。病*与新的宿主没有长期磨合的默契,就会出现“下手没轻没重”的问题,其中有些下手特别重的就会给宿主带来致命疾病。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重的疫情。唯独来自于野生动物的病*跟我们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

(摘自唐骋《病*从哪里来》)

材料三: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有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有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比如在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马尔堡病病*、SARS病*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有什么秘密或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38-41°C,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同时,高体温也使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入侵,这都让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但是你们却基本上不发病。

答:是的。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成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变异。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繁殖。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摘自胡慧祯《蝙蝠采访记》)

4.下列对冠状病*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冠状病*年首次在家禽体内被分离出来,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的年才出现在人体内而被发现。

B.冠状病*粒子外包着囊膜,囊膜表面的许多排列规则的刺突糖蛋白突起,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

C.冠状病*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虽然它们种类繁多,但却不能单独存活,必须依赖宿主才能生存。

D.冠状病*通过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人体的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在人体寄生并繁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材料一还使用了作解释、打比方等,使得被说明的对象特征非常鲜明。

B.病*并不是只会带来疾疫的灾星,它刺激生物进行选择进化,还能让基因在不同生物间流动,在生物的长期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C.-年流感季,北美地区流感大爆发,报道有万人患了流感,1.4万余人死亡,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来自野生动物。

D.40°C上下的体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不会降低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是蝙蝠虽携带大量可怕病*却基本不发病的重要原因。

6.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各有怎样的语言表达特点?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概括。

4.D5.B

6.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冠状病*的特征及感染机理(或致病机理);语言上,术语准确,比喻形象。(或严谨科学,比喻形象)。②材料二侧重介绍人(或生物)与病*的演化关系;语言上,运用口语,深入浅出。(或表达口语化,生动活泼)③材料三侧重介绍蝙蝠携带病菌却不发病的原因;语言上,对话问答,简明扼要。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A项,“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的年才出现在人体内而被发现”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冠状病*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年”分析可知,并不能确定年才出现在人体,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B项,“冠状病*粒子外包着囊膜,囊膜表面的许多排列规则的刺突糖蛋白突起,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分析可知,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的是整个病*粒子本身,而不是表面的刺突糖蛋白突起。

C项,“冠状病*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虽然它们种类繁多,但却不能单独存活,必须依赖宿主才能生存”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冠状病*的宿主丰富多样”,并无冠状病*种类繁多表述,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D。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A项,“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法错误。材料二中没有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项,“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来自野生动物”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重的疫情”,可见流感病*来自于家畜,而不是野生动物。

D项,“40°C上下的体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不会降低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说法错误。材料三中,由“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繁殖”的表述可知,“不会降低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的说法错误。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以及赏析说明文语言特色的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各有怎样的语言表达特点?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概括”,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结合“冠状病*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属于巢病*目、冠状病*科、正冠状病*亚科”“在自然界中,冠状病*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那冠状病*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冠状病*的特征及感染机理(或致病机理);语言上,术语准确,如在介绍冠状病*的结构时,“冠状病*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属于巢病*目、冠状病*科、正冠状病*亚科”,用语专业,准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把“刺突”“受体”分别比作“钥匙”“门”,比喻形象。(或严谨科学,比喻形象)。结合“我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清病*从何而来,但是病*却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的演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分析可知,材料二侧重介绍人(或生物)与病*的演化关系;语言上,运用口语,如“不然搞死了宿主自己也完蛋,但也不能大温和”,深入浅出。(或表达口语化,生动活泼)结合“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分析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蝙蝠携带病菌却不发病的原因;语言上,对话问答,如“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库的说法准确吗”“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有种不同类型的亲戚”,简明扼要。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先生是济南的一位小绅士。他不过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有时候作作科员,有时候去当当中学教师。

路旁旧货摊上的一张旧*纸,或是一个破扇面,都会使他从老远就杀住脚步,慢慢地凑到摊前。他爱字画。先随手地摸摸这个,动动那个,然后笑一笑,问问价钱。最后,才顺手把那张旧纸或扇面拿起来,看看,摇摇头,放下;走出两步,回头问问价钱,或开口就说出价钱:“这个破扇面、给五毛钱吧。”

块儿八毛的,一块两块的,他把那些满是虫孔的,乌七八黑的,折皱得像老太婆的脸似的宝贝,拿回去。晚上,他锁好了屋门,才翻过来掉过去地去欣赏,然后编了号数,极用心地打上图章,放在一只大桶木箱里。

大小布*司街的古玩铺,他也时常地进去看看。他只能买那值三五块钱的“残篇断简”,或是没有行市的小名家的作品。每逢进到这些满目琳琅的铺子里,他就感到自己的寒酸。他本来没有什么野心,但是一进古玩店。他便想到假若发了财,把那几幅最名贵的字画买回家去,盖上自己的图章,该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庄先生成了好几家古玩铺的朋友。香烟热茶,不用说,是每去必有了:他们还有时候约他吃老酒呢。他不再渐愧。果然不出所料,他给他们介绍了生意。

商人们又打了个好主意,把他称作“收藏山东小名家的专家”。以庄先生的财力,收藏家这头衔是永远加不到他身上的。而今,他居然被称为收藏家了,于是也就不管那个称号里边所含的讽刺,庄先生想名符其实地真去作个专家。他开始注意山东省的小名家。现在,他肯花一二十块,甚至三十块钱,买一张字或画了。他不惜和朋友们借读,或把大衣送到当铺去。

在七七抗战那年的春天,朋友们给庄亦雅贺了四十的寿日。前些日子,杨可昌——济南的一位所谓的收藏家——居然带来两个日本人来看他的收藏。在四十的寿日这天一想,这的确有很大的意义。连日本人都来参观,哼,他的这点收藏已使他有了国际的声誉!

寿日的第二天,他发了个新的誓愿:我,庄亦雅,要有一件真值钱的东西!

夏初,一家小古玩商得到一张石谿[注]的大幅山水、杨可昌与庄亦雅前后得到了消息。杨先生想赚一笔钱,庄先生想花一笔钱买过来,作传家之宝。

最后,杨先生,看时机已熟,递了个价——二百五十元。

庄先生也看准了那张画。跑了不知多少次,看了不知多少回,他断定那一定是真的。但是,每看一次,他的难过也增加了许多。他没有钱。

及至听到杨先生出了二百五十圆的价,他不能再考虑,不能再坐。一口气,他跑到小古玩店。

画儿打开。愣了一会儿,他低声地说:

“我给五百!明天交钱!怎样?”

他得到了商家的“好吧”两个字。他昏迷了一小会儿。然后疯也似地跑回家,把太太的金银首饰,不容分说地,一股拢总都抢过来,飞快地又往回跑。

他得到了那张画。

七七抗战。庄亦雅也与别人一样,受了极大的刺激,日夜期待着胜利的消息。

敌人已越过德州。庄先生决定不带着太太,而只带着石谿与山东小名家逃出去。但是,走不成。敌机天天炸火车。自己没关系。石谿比什么也要紧。他须再等一等。

等来等去。又把杨先生等来了。

庄亦雅,本是个最心平气和的人,现在发了怒:“你又干吗来了?国都快亡了,你还想赚钱吗?”“不必生气。”杨可昌笑着说,“你知道东洋人最精细,他们知道你有石谿。他们的*队到,文人也到。挨家收取古物。你要脑袋呢,交出画来。要画呢,牺牲了脑袋!”“好!我的脑袋。我的画都是我自己的!请不必替我担心!”

杨先生的脸上极严肃了:“庄先生!东洋人派我来,请你出山,作教育局长!”

“嗯?”庄亦雅像由梦中被人唤醒似的发出这个声音来。待了一会儿,“我不能给东洋人作事!”

“你要肯答应作局长。你可以保存这点世上无双的收藏,不但保存,东洋人还可以另送你许多好东西呢!你若是不肯呢!他们没收你的东西,还要治罪——也许有性命之忧吧!怎样?”庄先生低着头。声音极微地说:“等我想一想!”

“要快。”

“明天我答复你!”

“现在就要答复!”

杨先生的一支香烟吸完,又看了看表。“怎样?”

庄亦雅对着那两只收藏宇画的箱子、眼中含着泪,点了点头。

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

(选自《老舍选集第三卷,有改动)

[注]石谿: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善画山水,也工人物、花卉。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在始而和平,继而抗战

时代大背景下一个普通市民庄亦雅的经历,表现的却是有关个人和家国关系的重大主题,具有发人深思的社会意义。

B.庄亦雅原来只肯花很少的钱买一些价值不大的旧货或古玩,后来竟然肯花一二十甚至三十块钱买一张字或画,根本原因是古董铺商人对他的追捧。

C.杨可昌去替日本人游说庄亦雅的时候,通过威逼利诱,使庄亦雅就范,其言其行显露出他既有作为商人的狡诈,也有作为侵略者走狗的猖狂和无耻。

D.“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了主人公庄亦雅“恋”和“死”的因果联系,寥寥几个字中间包含着惋惜痛心、斥责、警示等各种意味。

8.小说以“恋”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说,即使没有杨可昌出现,正亦雅也有可能变节叛国,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7.B8.①凸显小说主人公的癖好,使人物特征鲜明;②显示小说谋篇布局的中心,全文围绕“恋”组织材料,使叙述不蔓不枝;③点出导致主人公误人歧途的雅癖,启发读者思考癖好与气节的关系,意蕴厚重,使主旨突出。

9.观点一:同意这种看法。理由:①庄亦雅有虚荣心,重视别人送的含有讽刺意味的名号,为虚名所累,已经丧失了真正的自我;②庄亦雅痴迷于所恋之物,视石谿如命,为了守住石谿不惜牺牲自己和妻子,只要面对石谿和民族气节的选择,他自然是选择石谿而放弃民族气节;③庄亦雅缺少民族气节。他为日本人欣赏他的收藏而感到自豪,不考虑给他和中国人民造成苦难的是日本的侵略,不顾民族大义,失去民族气节;最终背叛了家国。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①七七抗战,庄亦雅受了极大的刺激,日夜期待着胜利的消息,说明他有爱国之心;②他斥责杨可昌“国都快亡了,你还想赚钱吗”,说明他有着清晰的国家意识,为国难而痛心;③面对敌人的利诱,他明确地表示“我不能给东洋人作事”,说明他内心有大是大非的界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庄亦雅原来只肯花很少的钱买一些价值不大的旧货或古玩,后来竟然肯花一二十甚至三十块钱买一张字或画,根本原因是古董铺商人对他的追捧”说法错误。古董铺商人对他的追捧只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庄亦雅对收藏书画的痴迷,以及渐渐膨胀的虚荣心。故选B。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本题中,题干“小说以‘恋’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恋”,眷恋,迷恋之意,指文中的庄亦雅对收藏书画的痴迷,以“恋”为题,凸显小说主人公的癖好,使人物特征鲜明;从情节上看,“恋”,是小说的感情线索,全文围绕“恋”组织材料,使叙述不蔓不枝;从主旨上看,小说主人公庄亦雅正是因为对书画的痴迷,误入歧途,做了汉奸,以“恋”为题,启发读者思考癖好与气节的关系,意蕴厚重,使主旨突出。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本题中,“有人说,即使没有杨可昌出现,正亦雅也有可能变节叛国,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作答本题,首先要表明观点,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允许有不同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一:同意这种看法。理由:①结合“他居然被称为收藏家了,于是也就不管那个称号里边所含的讽刺,庄先生想名符其实地真去作个专家”“他不惜和朋友们借读,或把大衣送到当铺去”分析可知,庄亦雅有虚荣心,重视别人送的含有讽刺意味的名号,为虚名所累,已经丧失了真正的自我;②结合“敌人已越过德州。庄先生决定不带着太太,而只带着石谿与山东小名家逃出去”分析可知,庄亦雅痴迷于所恋之物,视石谿如命,为了守住石谿不惜牺牲自己和妻子,只要面对石谿和民族气节的选择,他自然是选择石谿而放弃民族气节;③结合“日本人都来参观,哼,他的这点收藏已使他有了国际的声誉”“庄亦雅对着那两只收藏宇画的箱子、眼中含着泪,点了点头”“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分析可知,庄亦雅缺少民族气节。他为日本人欣赏他的收藏而感到自豪,不考虑给他和中国人民造成苦难的是日本的侵略,不顾民族大义,失去民族气节;最终背叛了家国。

观点二: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①结合“七七抗战。庄亦雅也与别人一样,受了极大的刺激,日夜期待着胜利的消息”分析可知,七七抗战,庄亦雅受了极大的刺激,日夜期待着胜利的消息,说明他有爱国之心;②结合“庄亦雅,本是个最心平气和的人,现在发了怒:‘你又干吗来了?国都快亡了,你还想赚钱吗?’”分析可知,他斥责杨可昌“国都快亡了,你还想赚钱吗”,说明他有着清晰的国家意识,为国难而痛心;③结合“待了一会儿,‘我不能给东洋人作事!’”分析可知,面对敌人的利诱,他明确地表示“我不能给东洋人作事”,说明他内心有大是大非的界限。

个性化探究题往往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自选角度,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多角度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入点宜小、巧新。如果是题干当中有明确探究方向的,一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面。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中,最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毛病:层次不清,泛泛而谈,以述代评。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或积累的材料+分析评价”的方式,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木题共4小题,19分)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老术于乐巨公所。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教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注]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曰:“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贯高等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得出。孝文帝既立,召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也。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敌士卒战死者教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敞,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教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常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以为鲁相。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此处“张王”即赵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B.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C.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周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D.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裔中的“苗”取植物初生、禾谷结实之意,“苗裔”后就引申为世代较远的子孙。

B.“弑”在我国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诛”和“杀”则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

C.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是为孝;故剃光头发的髡利是一种羞辱。

D.“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头触地面时间短暂,“叩头是它的俗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忠心事主,冒死辨冤。赵王没有参与谋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赵王在内的众人;田叔自愿随王进京分罪共罚;也有为王做证之意。

B.田叔秉公直言,举不避亲。他与孟舒曾经共同忠诚于赵王;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经由他的举荐和极力辩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复原职。

C.田叔以退为进,为民做主。鲁王搜刮百姓,民怨沸腾;田叔设计,故意惩戒百姓,以周唤醒鲁王的道德良知;最终的确达到了让鲁王还钱的目的。

D.田叔考虑周全,用心良苦。田叔作为鲁国的国相,在规劝鲁王时煞费苦心,他的儿次行事看似不给鲁王面子,可实际上都是在维护鲁王的形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2)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0.D11.B12.B

13.(1)赵国人把他举荐给赵国国相赵午,赵午把有关他的情况汇报到赵王张敖那里,赵王让他做了郎中。(2)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在苑外露天而坐等待鲁王。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高祖往诛之”,“高祖”是本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C;“赵王自持案进食”,“赵王”,主语,“进”谓语,“食”,宾语,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B。

本句译为:好遇上陈稀反叛,高祖前去讨伐,路过赵国,赵王亲自端着食案进献食物,礼节非常恭顺,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杀’则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说法错误。杀就是普通的杀,有罪无罪都可以用。故选B。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田叔秉公直言,举不避亲。他与孟舒曾经共同忠诚于赵王;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经由他的举荐和极力辩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复原职”说法错误。“结下了生死之交”文中无从推断;“举不避亲”,也无根据。故选B。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举”,举荐;“言”,对……说,告诉;“以为”,以……为,让……担任;

第二句得分点:“休”,休息;“就”,到;“暴坐”,露天而坐。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他喜爱舞剑,在乐巨公门下学习*老之术。赵国人把他举荐给赵国丞相赵午,赵午把有关他的情况汇报到赵王张敖那里,赵王让他做了郎中。做官几年,他切峻正直,廉洁公平,赵王认为他贤能。正好遇上陈稀反叛,高祖前去讨伐,路过赵国,赵王亲自端着食案进献食物,礼节非常恭顺,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赵王说:“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说了!”贯高等人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不巧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跟随赵王到了长安。贯高等人谋反的事搞清楚了,赵王得以释放出狱。汉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田叔头说:“从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长者。”当时孟舒因为匈奴大肆入侵云中郡被免职。文帝说:“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刚一入侵,孟舒就不能坚守,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长者本该杀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为长者的原因。汉和楚长期对峙,士兵疲劳困苦。匈奴来我们边塞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兵们争先恐后登城拼死作战,由于这个缘故战死者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使他们作战呢!”皇帝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召来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让他做了鲁国的国相。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指责鲁王夺取财物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打他们板子,斥责他们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国君吗?怎么敢毁谤国君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只好尽数偿还给了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始终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鲁王用一百斤*金给他作祭礼。他的小儿子田仁没有接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②四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经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行九,是作者好友,曾任侍御之职,当时因抗礼当权宦官被贬江陵(今湖北荆州,古称郢)。壁竹鞭:唐代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所产之竹制作的马鞭。②美人:古诗中常代指俊才或友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同处贬请的境地,友人从千里外给诗人寄来壁州竹鞭,饱含牵挂、慰藉、鞭策、互勉之意。

B.强调“美人”诚挚相赠和“郢客”细心封装,字行间流露着对友人的酬赞、对竹鞭的珍重。

C.诗歌虚实结合,从色泽、状貌、适宜的产地环境等方面描绘烘托,凸是了壁州竹鞭的名贵。

D.尾联悬想他日和友人并辔同京时以竹鞭策马敲镫的逸兴,展现了诗人一贯的乐观豪健之风。

15.诗的颈联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4.C15.①意为鞭上那段段竹节蕴含着端直的品性,青翠的鞭体仍然葆有岁寒不凋的心志。②既赞美了制鞭之竹,更借物来喻人,借竹的品性来赞美元稹不惧权宦、不畏逆境的傲岸不屈的气节。同时兼具自况之意。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歌虚实结合,从色泽、状貌、适宜的产地环境等方面描绘烘托,凸是了壁州竹鞭的名贵”说法错误。“适宜的产地环境”错,壁州竹生长于幽深的山林,巴山的冰雪中;且这条壁州竹鞭之所以名贵更因为它是“美人相赠”。

故选C。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可根据诗歌标题和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得出。“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杲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I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峡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战后总结中向鲁庄公说明自己做出追敌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主客临别又驻马停船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了那些诗人谪官大都在此处聚会的一个缘由,是岳阳“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理位置。

(1).吾视其辙乱(2).望其旗靡(3).忽闻水上琵琶声(4).主人忘归客不发(5).然则北通巫峡(6).南极潇湘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辙,靡,巫,潇。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机器人也要记上一功。

疫情的爆发,让医疗机构和医卫工作者上紧了发条,也促使更多医疗机构引入机器人,以一部分人力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对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是一次的实战,也是一次对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考验。这一次,中国企业拿出了硬实力。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的背后,是中国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城,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到了智能服务领域。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全面覆盖。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测温机器人、消*机器人等产品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当然,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来了,疫情退去之时,才是机器人企业面对常态化长久考验的开始。

17.依次填人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分担始料未及防治渗透

B.分流始料未及防治延伸

C.分流突如其来渗透防控

D.分担突如其来防控延伸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B.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这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

C.正是5G网络的支持使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D.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同样风头正劲的是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

19.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

B.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C.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城、正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D.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

17.D18.A19.C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分担,一般用于担负任务和责任,此处照应后面“工作”,而分流对象一般是水、人员、车辆。始料未及,强调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想的,此处语境与“预想”无关。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此处强调疫情的发生不可预料,实战突然间爆发,故可以;防治,预防和治疗,而搭配对象是“疫情”,该词强调疾病发展的状况,所以用防控更合适。渗透,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而此处语境更侧重一种范围的延展,用“延伸”更合理。故选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就内容来说,B和C虽然表述不同,但强调的重心都是“5G网络的支持”,这与上下文强调机器人的作用不合。而D没有以机器人为主语来表述,与上下文不合。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原句,“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

A项,“优先”应放

“纳入”前面,“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

B项,“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

D项,“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故选C。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免疫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________,免疫系统就开始反应,免疫细胞、血液、体液等就向受感染处汇聚,杀灭病*或冲淡病*的*性。______,免疫细胞过多会无差别攻击正常细胞,体液汇流也可能造成其他器官能量不足功能衰竭,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目前对付细菌可以依靠抗生素,但病*的变异非常快,_______,只能依靠间接方法来调控人体免投反应的强度,最终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清除。

(1).①当人体受到病*攻击时(2).②但免疫反应并不是越强越好(3).③人类尚没有特效药物来对付病*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空,根据上文“免疫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免疫系统的反应是基于人体受到了病*的侵害,故此处应填写“当人体受到病*攻击时”;第二处,根据下文“免疫细胞过多会无差别攻击正常细胞,体液汇流也可能造成其他器官能量不足功能衰竭,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表述可知,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个“无间道”,当病*过强时,可能“叛变”,故此处可填写“但免疫反应并不是越强越好”;根据上文“目前对付细菌可以依靠抗生素,但病*的变异非常快”以及下文“只能依靠间接方法来调控人体免投反应的强度,最终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清除”的推断可知,目前并没有应对病*的特效药物,故此处可填写“人类尚没有特效药物来对付病*”。

21.下面是中国教育报的报徽。请写出该报徽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个字,

报徽的构图要素是字母“C”和“E”。“C”和“E”分别是“中国”(CHINA)和“教育”(ED-UCATION)的英语首写字母,其中“E”的图案既像展开的报页,又像一个青年的头部侧影。寓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锐意进取,读书报国,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解析徽标。解答这类题目,应当对徽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徽标的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把握,收集有效信息。同时要注意徽标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中国教育报的报徽”。根据图片可知该会徽由字母“C”和“E”等元素构成。寓意的回答要结合该图的主题来进行。回答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况,“C”和“E”分别是“中国”(CHINA)和“教育”(ED-UCATION)的英语首写字母,其中“E”的图案既像展开的报页,又像一个青年的头部侧影。寓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锐意进取,读书报国,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很据要求写作。

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突袭中国,亿万人民群众陷入了恐慌之中。

日常平凡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不惧危险,冲锋陷阵,成为抗击疫情最坚国的防线。面对他们,人们感动,心疼,安心,看到希望,纷纷赞扬他们的伟大。

日常平凡的快递员,在抗疫特殊时期,冒着感染的危险,为亿万居家隔离的人们递送食品、物资。有了他们,商品得以流通,人们不再焦躁,安享居家静好,纷纷点赞,说他们此刻也堪称伟大。

除了他们,还有一线民警、社区工作者、前线志愿者……

学校网站拟推出“平凡与伟大——抗疫专刊”,其中重点转载抗疫战斗中医护人员的事迹,同时还有快递员、一线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人的事迹,其中需要配发一些围绕主题“平凡与伟大”的评论,以深化大家的认识,彰显他们的精神。请你积极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模拟题25月号洛阳第二次考试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