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护理人员在病区查房。本报记者杨静摄
年,最新发表于BMJ杂志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仍持续升高,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这就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为何如此高发?糖尿病危害有多大?如何让亿万家庭远离糖尿病的危害?为此,记者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前夕进行了相关采访。
11月3日,医院内分泌科一病区,57岁的刘汉平在病房里和妻子有说有笑。而就在不久前,一筹莫展的刘汉平匆忙赶到内分泌科就诊,因为他在家自行测量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3mmol/L。随后,医生根据检测结果,确诊刘汉平为糖尿病。
“我这糖尿病完全是被自己耽误了。其实由于年龄大了,也一直在家测血糖,平时想着也就稍高了一些,注意少吃糖就行了,谁知道没有经过专业治疗和教育,后果这么严重。”刘汉平深深地叹了口气。
“糖尿病人确实越来越多,并且有年轻化趋势,医院两个病区张床位一年到头都是满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前来就医。”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常务副院长王养维说,糖尿病可防可控,管与不管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定要在医护人员专业指导下进行科学的糖尿病健康管理。
而今年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就是“护士与糖尿病”,旨在强化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切实降低糖尿病危害。
患病率持续升高
“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后很多人都出现营养过剩;城镇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形成过劳肥;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环境污染等,都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增多的原因。”王养维说。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使人体进食后升高的血糖被代谢利用,从而使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内。但由于遗传因素、病*感染、肥胖、活动减少等多种原因,使得胰岛的分泌功能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血糖就不能正常代谢而长时间超过正常范围,当人体自身无法通过生理调节来改变这种异常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是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满足其一即可确诊。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
“糖尿病可以分为4个类型,比较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这两个类型。它们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基本的原因有两条,就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糖尿病就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安交大二附院内分泌科教授徐静介绍。
年上半年,由内分泌学科专家滕卫平教授牵头的一项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发表在BMJ杂志。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仍持续升高,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的估计患病率为35.2%。
“很多人不能适应生活方式的急剧改变,使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发,年轻人也不能‘幸免’。如果长期血糖波动,不能有效控制将会诱发严重并发症。”西安交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崔巍说。
危害不低于癌症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病、肺炎肺结核、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胃肠病变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将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同时也是终末期肾病、成年人失明、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王养维介绍。
目前,糖尿病已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使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或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致残或致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候任主席NamH.Cho教授曾提出,糖尿病的危害不低于癌症。
糖尿病对身体危害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危害心、脑、肾、血管、神经、皮肤等。据国内调查报告显示,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
崔巍介绍,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减少8年,如出现并发症则寿命减少更多。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因为血糖升高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造成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可引起周围血管发生病变,引发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可导致残废,甚至会截肢;造成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致死、致残;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出现酮症酸中*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常见有皮肤感染反复发生,有时可酿成败血症,等等。此外,易染上肺结核,一旦得病,蔓延广泛,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科学控糖“五驾马车”
“我接诊的患者当中有一位大学教授,现在已经80多岁了,他一家三口都是糖尿病患者,但是只有这位教授特别注意健康生活方式,30多年了没有出现并发症,而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因为并发症相继去世。”王养维30多年的从业经历,令他感慨万千。
让王养维感到心痛的是,他接诊的最小患者只有两岁,并且从此要终身佩戴胰岛棒。“当时孩子来的时候症状很明显,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恢复正常。幸运的是,孩子家长比较细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及时等于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王养维说。
虽然糖尿病的危害让人心惊肉跳,但是多个大型临床研究均已证明,严格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
“每降低约1%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并发症风险也就相应降低。其中,糖尿病相关性死亡的概率会下降21%,微血管并发症的概率会下降37%,截肢、致命外周血管病的概率会下降43%。”王养维介绍。
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血糖达标是关键。有着30多年糖尿病护理经验的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护士长张艳介绍,通过运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综合达标,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五驾马车’是指教育、药物、饮食、运动、监测。教育是核心,药物是武器,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张艳说。
科学预防是关键
“防控糖尿病,仅仅局限于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预防。”王养维说。
糖尿病有“三级预防”,第一级是针对糖尿病的潜在人群,防患于未然,这是最重要的;第二级是针对既有的糖尿病患者,控制好他们的病情,预防出现并发症;第三级是针对已发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防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降低致死致残风险。
“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一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此外,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而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可下降35%至58%。”张艳说。
此外,王养维提醒公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度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和全面的眼科检查,中度病变患者应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应在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低蛋白饮食;因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在10%至96%,应至少每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