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这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为什么会有一些年轻人得?其实还是有下面这些坏习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这种缺血性心脏病为冠心病。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通常来说,男性发病早于女性,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上班族,深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困扰”。上下班要挤公交还怕迟到,工作起来甚至忙的连饭都吃不上,一些不好的习惯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缠上身”,无法摆脱。这些恶习不改善,久而久之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冠心病随之盯上年轻人。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规避恶习从而防止冠心病的发作呢?
冠心病一,饮食油腻,喝水少。
要想终身少得病,夜间大餐要叫停。不少上班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点外卖。特别是加班之后,喜欢吃一些宵夜,尤其是烧烤一类的油腻的夜宵,这种饮食习惯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青年人三餐饮食也不规律,早餐应该营养健康;午餐正常吃,千万不要通过节食吃水果等方式来减少午餐的食量,以求达到减肥的目的;晚餐就不宜油腻,尽量以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减少热量的摄入。由于精神的高度集中,忘记喝水吃饭都是常有的事情,这样会造成体内的水分供给不足,血液的浓稠度加大,形成心血管的疾病,血管壁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脆弱,影响身体的健康。同时,建议年轻人尤其是上班族,就算再忙碌的工作,也不要忘记喝水,对于那些大肠的代谢功能不佳的人来说,最好是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水,避免造成身体的水代谢的紊乱。
饮食油腻二,喜爱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加速动脉的硬化。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就可能造成冠心病。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要比其他人高2到6倍,并且与每日吸烟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每日吸烟的数量越多,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被动吸烟也是一样危险的。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和焦油等成分,这些成分都会造成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引发各种炎症反应,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发展,会造成冠状动脉管腔出现狭窄而使冠心病发生率增加。同时吸烟后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不稳定,容易出现急性血栓事件,除此之外烟草还容易诱发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痉挛,产生不可控的疾病。
三,运动量少。
生命在于运动,人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也分为不同的种类,可以适当做低中度、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还有进行一些高强度的无氧运动。我们要达到预防血管老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维持血管年轻的状态,更为推荐的是低到中的强度有氧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会导致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运动过大又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原有疾病加重。因此,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必须把握度,气温适宜时根据自身情况调节,以宜劳累。
四,经常熬夜。
许多年轻人喜欢深夜追剧、打游戏、刷抖音,经常熬夜可能导致心脏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不良症状,并且有心脏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猝死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尤为明显,可以造成患者猝死。并且经常熬夜可能会导致心脏的出现心律失常,可以导致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甚至出现短阵室速、房速、房颤等可能性。对于原来就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常熬夜、劳累可以加重心力衰竭,导致病人呼吸困难加重甚至死亡。
“累”是现代人的通病,“亚健康”是都市人的标配。冠心病之所以盯上了年轻人,主要是和年轻人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建议年轻人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科学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尽量不要吸烟喝酒,要劳逸结合,不能过于劳累,不要长时间熬夜等,爱惜自己的身体,减少冠心病发生。
那么冠心病服用药物治疗怎么样?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心脏病,但具体的诱因还不得而知。如果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那么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甚至还会诱发心肌梗死。除了我们基石类的稳斑抗栓药物以及降压降糖治疗。很多中医也会选用一些中药中成药来治疗心血管疾病。比如通心络,处方资料显示其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疼、心悸等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通心络是中成药,主要的成分的有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冰片等。我们都知道中药讲究的君臣佐使,而这个组方中以人参补益心气,使气旺以推动血液运行,是为君药。以水蛭活血化瘀,通经透络;以土鳖虫逐瘀通络;以全蝎、蜈蚣、蝉蜕等虫类药,取其善走之性,引诸药通经透络,且可解痉,是为臣药。以赤芍活血散血,行瘀止痛;以冰片芳香走散,使壅塞通利,则经络通畅,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通心络组方独特、系统干预心脑血管疾病,五虫并用,既强效通络,保护内皮、稳定斑块,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血液淤滞当然,冠心病的朋友,除了按时服药,我们还应该注意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用量,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特别要注意控制好三高和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不要擅自停药,或者更改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