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
TUhjnbcbe - 2023/7/15 21:18:00

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尚书》中,“天”已不是人所不能认识的东西,反而是人能认识它,并在行动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到了与《尚书》不同的《周易》及先秦诸子出现后,天人观的内涵才实现了人文理性的转向。这其中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流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涵。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道数将为天下裂”,三人都在言说“道”,可见那时“道”已经成为当时思想的主题。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老子认为是不可以命名的,也即无法用概念来加以界定的,一旦给它强行取了名字,那就不是“道”了。也就是说,“道”是不可以用概念来确切把握的,天不再是最高的存在,而是要师法道,即“天法道”。由此,天成为从属于道的范畴,从而获得了形而上的哲学意义。

可以说先秦诸子思想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这一时期,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道”,用以沟通天人,摆脱原始巫术和传统天命观的束缚,促进了人性的觉醒。而由此形成的“天人”关系被视作一种新的“天人合一”,“道”正式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主题和核心范畴,一切都要以“道”为本源依据和最终旨归。而由于这种“道”是祛魅后的形而上的范畴,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实现了人文的转向,而且形成了沟通天人、物我的媒介。

无论是哪一种思想,天人关系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其发展确实是经过原始宗教的信仰阶段而逐步发展到形而上的理性层面。经过先秦诸子的改造,天基本上脱去了其神秘外衣,呈现出更多人文理性的色彩。

但不论是具有神秘意义的天,还是自然意义上的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并指导人事活动的依据,其最终目的都是明吉凶顺人事。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比象(比拟象征)”思维,就被赋予了更多*治伦理层面的内涵。因此,虽然“比象”思维的对象还是天地,但经过先秦诸子的创造性阐释,这时所“比象”的天地的内涵、意义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转化为哲学上具有本体意义的天。

当然,经过改造,天的内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具有了强烈的人文理性的色彩,但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主宰之天的影子。中国“比象”思维的形成,是在原始思维基础上的更高层面的发展。中国原始巫术在神秘形态下固有的直观性,使“比象”思维保留了巫术的形象性、想象性等特征,使“象”具有了超越的形上意义,使得“象”在后来可以与“道”“德”“心”等联系起来,逐渐祛除了神秘色彩,获得了形而上的理性内涵。

统而观之,“比象”思维强调直感,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注重想象作用的发挥,同时又不脱离理性思维。此外,随着先秦诸子百家提出“道”“德”“心”等概念范畴,天逐渐演变为一种道德之天和自然之天。由此出发,“比象”天地逐渐实现了人文理性的转向,从而获得了哲学、*治、伦理等层面更广泛的意涵。这种转变深刻地影响到了“比象”思维的内在结构,使“比象”思维呈现出中华文明思维方式的典型特征——“比道”。

(摘编自王海龙《“比象”探源——“比象”与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先秦诸子都提出了自己的“道”,但只有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才真正改变了之前的天人关系。

B.“比象”是一种强调直感的思维,因为被赋予了更多*治伦理内涵而使天地的内涵等发生明显变化。

C.“比象”思维是在原始思维基础上的更高发展,保留了巫术的特征,让“象”具有了超越的形上意义。

D.“象”与诸子百家的“道”“德”“心”等概念联系后,“比象”天地获得了哲学、*治、伦理等层面更广泛的意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尚书》《周易》等对“天”的认识,是为了论证先秦诸子对“天”的认识与此不同。

B.文章引用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是从“道”内涵深刻的角度诠释老子对“道”的理解。

C.在证明先秦诸子思想奠定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时,文章从“道”人手,讨论天人关系的变化。

D.文章在讨论不脱离具象和理性的“比象”思维时,注重分析先秦诸子对天的内涵的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尚书》中,先民们已经能够全面认识“天”的特征,并能在行动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B.经过先秦诸子的改造,“天”基本被祛除了神秘的原始宗教因素,天人观的内涵呈现出更多的人文理性色彩。

C.具有神秘意义的天和自然意义的天的内涵经改造有了理性特征,从而不再作为先民指导人事活动的依据。

D.道让“比象”从原始巫术和传统天命观逐渐转为人文理性,并使“比道”成为中华文明思维方式的典型特征。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体不同脏器之间的酸碱度存在极大差异,比如胃液呈强酸性,pH值在1.5-2之间;胰液属于强碱性,pH值可达8.8;小肠液也属于碱性,pH值在7.2-7.8之间。虽然各脏器之间酸碱度差异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以后,酸碱度都会发生一些不同变化,不管其变化如何,进入血液以后,都会被分解成pH值为7.35—7.45的弱碱性,不会也不可能出现酸性体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为6.5—8.5,这就意味着国家允许生活饮用水6.5~7.0的微酸性。对正常人来说没必要刻意选择弱碱水,只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保证饮水毫升,照样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满足人体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至今还没发现饮用水pH值的大小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在人类多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自来水,pH值都在6.5—8.5之间。日本著名长寿之乡秋田县八森潭饮用水的pH值为6.39,明显是弱酸性,可是根本没有影响这里的长寿记录;美国人平均每天每人喝2瓶可乐,碳酸饮料pH值为4左右,明显是酸性饮料,但是,美国人并没有因此都成为“酸性体质”。

弱碱水通过食管首先到达胃部,pH值高达1.5—2的胃液一下子就会把它中和,并迅速使之变成“酸水”。专家认为,现代都市人的一些亚健康状态,主要是来源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加之工作、生活中压力过大,缺乏体育锻炼等。

(摘编自谭敦民《弱碱水真的是健康水吗?》)

材料二:

从国内标准来看,在我国发布的《饮料通则》中,将饮料分为11类。有一类是包装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类型饮用水。“其他类型饮用水”中又包括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和其他饮用水。显然,碱性水并不在分类中。

早在几年前,专家已经就弱碱性水能改善体质进行辟谣。饮水的最大功能是补充我们体内缺失的水分,只要饮用足够的水,就能对预防慢性病起到一定作用,至于水的酸碱度,不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