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冠状病*、新冠肺炎、细胞群体、白细胞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使人们惊恐、改变人们衣食住行的不是癌症,不是艾滋病,更不是禽流感,而是与非典型肺炎(SARS)同源性相当高的新型冠状病*(COVID-19),因此也带动了病*学以及单细胞测序等业内高新技术,其在我国虽然定为乙级传染病,但要求按甲级管理。此外,其传染性远高于当年的非典,得益于非典期间的经验,我国在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的主题依旧是临床科研,而且是和新冠相关的临床科研,利用临床样本进行血清检测等简单实验获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细胞群体变化与新冠肺炎患者的关系,发表在了“IntJLabHematol”杂志上。
实验背景
新型冠状病*主要以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涕、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其死亡率不高,但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脓*症、器官衰竭等严重不良症状,导致死亡。早期的诊断并及时发现潜在危重病例,及时救治,对新冠肺炎患者至关重要。
实验目的
分析新冠肺炎发病时白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异常,并找出能够区分重症和非重症、死亡风险高或低的参数。
实验流程
试验方法
对例急诊出院、入院、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和47例健康人的白细胞计数等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急诊出院患者49例,入院患者51例,死亡患者22例。
实验结果
表1.对照组和新冠肺炎患者组白细胞计数统计
1.表1所示,在新冠重症组和死亡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而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新冠肺炎组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降低,并且重症和死亡组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低。
图1.对照组和COVID组:(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和(C)单核细胞的细胞群数据。MALS,中角度散射光信号(10-70°)。*Pamp;amp;amp;lt;0.05vs对照组;**Pamp;amp;amp;lt;0.05vs对照组、COVID门诊组和COVID住院组
2.图1所示,新冠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体积和电导率以及单核细胞的体积都发生了变化。在新冠肺炎组中,死亡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更高。
图2.ROC曲线分析比较:(A)淋巴细胞计数在区分新冠肺炎和非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表现;(B)中性粒细胞计数在预测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的作用;(C)细胞总数在区分非新冠肺炎和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表现。
3.淋巴细胞计数对新冠肺炎诊断的AUC值为0.(P0.),其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0%(图2A);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新冠肺炎入院的AUC值为0.(P0.),其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71%(图2B);在CPD参数中,单核细胞体积预测新冠肺炎诊断的AUC值为0.(P0.),对单个核细胞计数大于时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0%(图2C)。
实验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起病时的白细胞计数和CPD参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特征性及鉴别严重和非严重的临床表现。
从此文可以看出,临床科研是不是很简单?对临床样本简单实验+分析即可发表低分文章,临床科研并没有那么难,就像本文,其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①临床样本/数据;
②紧跟热点,以重大传染性疾病为研究对象;
③目前对于新冠病*,预防大于治疗,其早期诊断及重症诊断意义非凡,在减少重症死亡的同时,可以辅助检测,防患于未然,避免大范围传播。
参考文献
FANaoum,ALZRuiz,FHOMartin,etal.DiagnosticandprognosticutilityofWBCcountsandcellpopulationdatainpatientswithCOVID-19.[J]IntJLabHematol.,11,15.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临床科研相关内容的分享,西安格物旨在协助广大临床医生建立科研体系、对接科研资源、提供科研服务、提供科研软件,助其在其领域中利用体系、工具提高科研效率,快速得到成果。如果你有任何需求,欢迎随时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