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大尧,欢迎来到一猫日记科普栏目。
众所周知,养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保证它的吃喝拉撒睡,还得保证它生活环境足够安全,尽可能得消除安全隐患。每一个养猫细节都能谈论到许多注意事项。
就好比中*,猫咪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因“*源”刺激产生中*反应。我们铲屎官常说的百合花、乙二醇类物品、阿司匹林类药物在特定条件下都能引起猫咪中*,就连猫咪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例:维生素A、维生素D)补充过量都容易产生中*反应!
在以前的文章中科普了许多关于猫咪*源的相关知识,今天这篇文章科普一种在沿海或低地区域流行率较高且症状严重的中*病症——聚乙醛中*,在这些地区居住的铲屎官注意一下。本文会涉及到这种中*病症的简介、常见*源、症状、诊断、治疗,以及一个预防方案。
友情提示:本文需要了解的重点知识已加粗,方便各位铲屎官阅读,如有兴趣欢迎通读全文。本文由一猫日记原创,禁止非授权转载、洗稿、抄袭,违者必究!
聚乙醛多用于软体动物杀灭剂,沿海、低地城市发病率高
猫“聚乙醛中*”指的就是由*源聚乙醛引起的一种神经性中*病症。
在沿海城市或低地地区比较流行,这和聚乙醛的用途有关。聚乙醛的主要用途是制作软体动物(例:蜗牛、鼻涕虫)的杀灭剂,而这类软体动物在沿海城市或低地地区比较常见,人们杀灭软体动物时使用的聚乙烯杀灭剂也会吸引到猫咪,导致猫咪误食,所以这两个地区流行率高。
拓展:聚乙醛另一种用途是野营炉、灯泡或者小型加热器的固体染料。
猫聚乙醛中*的常见*源为:各类软体动物杀灭剂(如:密达杀螺颗粒剂)、部分固体染料,如果产品成分表中有聚乙醛,则为*源。
猫咪吸入聚乙醛与误食聚乙醛时*性最强,皮肤接触时*性较弱。因为它具有神经*性,所以属于一种对猫咪而言比较严重的*素。
注意:猫咪误食聚乙醛的LD50(半数致死量)为mg/kg,吸入式和皮肤接触式中*剂量暂不明确。
猫聚乙醛中*症状非常严重,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猫咪聚乙醛中*,临床症状出现在摄入后的数分钟到三小时以内。
典型早期症状包括:心动加速、眼球震颤、焦虑、嚎叫、瞳孔放大、呼吸过度/急促、共济失调、唾液分泌过多(流涎)等。
治疗不及时或不采取治疗措施,病情发展较快,猫咪会出现呕吐、腹泻、颤动、抽搐、僵硬、角弓反张、严重过高热(体温上升),进而导致猫咪脱水、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器官病变,死亡原因通常为呼吸衰竭。
有的兽医会把猫聚乙醛后中*表现的一系列症状称为:“摇摆发热综合征”。
兽医会如何诊断猫聚乙醛中*?
兽医的诊断方式包括主要诊断和辅助诊断,主要诊断是为了确诊猫咪是否为聚乙醛中*,辅助诊断主要评估猫咪整体身体状态、寻找并发症,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决定性作用。
主要诊断分为主人主诉病史、临床症状、生化检查三方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我们可以给兽医提供这几种信息,对诊断有所帮助:
1、猫咪是否已经接触*源,是否存在接触*源的迹象。
2、猫咪饲养方式(纯室内还是室内外散养)
3、猫咪生活的地区,是否为沿海/低地地区,附近是否存在较多蜗牛和鼻涕虫,是否有人在灭杀他们。
4、猫咪在家表现的临床症状,可参照上文症状小节。
了解完这些信息后,兽医会根据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来确诊。
生化检查:通过胃内在物、呕吐物、血浆、尿液生化检测聚乙醛是否为阳性,可达到确诊的目的。有经验的兽医可能会直接通过味诊胃内在物是否存在甲醛气味来诊断。
主要诊断后,再通过血常规、尿液分析等辅助诊断来评估猫咪的状态,制定治疗方案。
猫聚乙醛中*,治疗方案有哪些?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猫聚乙醛中*目前没有解*药物。消除身体内聚乙醛及尽量解决所有症状为治疗的主要目的。
1、催吐:在发现猫咪摄入此类*源的30min内可使用3%过氧化氢催吐,如果摄入剂量较大,需要麻醉病猫进行洗胃。
2、活性炭:与体内*素结合,降低*性,从而减少机体对*源的吸收。
3、清空结肠:可使用温水对病猫进行灌肠,这个方式有助于清楚胃肠道后半段的聚乙醛。
4、控制抽搐:如果猫咪已经产生抽搐症状,可使用美索巴莫、安定或其他解痉类药物。
5、纠正高热: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将猫咪体温保持在正常体温范围。
6、氧气疗法:如果猫咪存在呼吸困难/急促等症状,需要提供氧气箱或其他通气支持疗法。
7、液体疗法:主要为输液疗法,这是为了纠正猫咪脱水、电解质失衡、酸中*及尿液ph,也能防止猫咪发生缺营养素类血症,如低钾血症等。
预后:猫聚乙醛中*的预后情况取决于摄入*源量的多少以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及正确性。如果能在摄入*源后3小时内采取治疗措施,则预后较好。延缓或非积极性治疗可导致猫死亡。
综上,猫“聚乙醛中*”的相关知识到此结束。
想要预防猫聚乙醛中*,我们可以对照*源来分析:在使用软体动物杀灭剂或固然染料时要注意,完全避免猫咪接触即可,尤其是沿海/低地地区的铲屎官。
总的来说,虽然这种中*不太常见,但也属于一种严重的中*病症。当我们已经确定或认为猫咪疑似聚乙醛中*时,医院是最佳之策,在不明确病情发展程度时不能擅自进行催吐治疗,以免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