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1、糖尿病胃轻瘫
(1)症状
有或无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嗳气、早饱、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
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上腹部轻压痛、体重下降。
2、糖尿病性泄泻
(1)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质稀溏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加。症状持续1天以上。
(2)体征
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腹部轻压痛。
3、糖尿病性便秘
(1)症状
大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常伴有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
(2)体征
多无典型的体征,有时表现为腹部轻压痛。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版)和《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糖尿病胃肠病变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根据糖尿病病史,症见恶心呕吐、胃脘部痞闷不舒、早饱、嗳气、泛酸、纳差、腹泻、便秘等,辅助检查提示胃肠道动力紊乱,且排除基础胃肠道疾病等后予以诊断。
1、糖尿病胃轻瘫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症状和体征符合糖尿病胃轻瘫的表现。理化检查:
1.1 胃运动功能障碍。
1.2 胃排空试验,目前核素扫描是金标准,提示胃排空延迟。
1.3 胃-幽门-十二指肠测压,近端胃底、胃窦压力降低,幽门长且高幅的收缩压力增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II相减少或消失。
1.4 胃电活动记录,胃电节律失常,主要是胃电过速,其次是节律紊乱及胃电过缓。
1.5 须排除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及肠道、肝、胆、胰腺病变,以及代谢紊乱(尿*症、高钙和低血钾)、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及自主神经损伤等,以及某些影响胃排空的药物。
2、糖尿病性泄泻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积极控制血糖及对症处理有效。症状和体征符合糖尿病性泄泻的表现。
理化检查:
2.1 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大便致病菌培养阴性。
2.2 消化道钡餐检查可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有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3、糖尿病性便秘
病程较长的糖尿病病史。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病史。症状和体征符合糖尿病性便秘的表现。
理化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可有小肠吸收不良征象,肠动力检查蠕动减弱。
三、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尚须排除其他影响胃排空的疾病,如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胆胰肠器质性病变、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还要排除药物(如麻醉剂、镇静剂等)作用。
1、糖尿病性胃轻瘫与胃下垂相鉴别
胃下垂患者常有腹胀及上腹部不适;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以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2、糖尿病性胃轻瘫与慢性胃扭转相鉴别
慢性胃扭转病人常有非特异性症状如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烧灼感、上腹胀满或腹鸣,多于餐后诱发。尽管病人很少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但内镜检查常可发现食管炎。
3、糖尿病性泄泻与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诊断上主要依靠纤维结肠镜检,因为90%~95%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因此事实上通过纤维乙状结肠镜检已能明确诊断。镜检中可看到充血、水肿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进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溃疡,周围有隆起的肉芽组织和水肿的黏膜,貌似息肉样,或可称为假息肉形成。
4、糖尿病性泄泻与克罗恩病相鉴别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结肠镜检可见黏膜表面典型病变有溃疡、卵石状结节、肉芽肿等特征性病变。
5、糖尿病性泄泻与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相鉴别
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6、糖尿病性便秘与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相鉴别
便秘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