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单说说尿常规化验中各项目的含义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各位宝爸、宝妈、宝宝们好,我是小儿外科医生贾晋荣:

上一次给大家简单聊了聊“血细胞分析”(又叫“血常规”)这一项检查中各项目的意义。

其实吧,在医生“圈子”里有一个说法叫“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三大常规检查

你看你看,“三大常规”多有气势,就跟“四大天王”一样!这也说明了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这三种检查的重要性。

四大天王也是“四大天王”!

那么这次就说说尿常规检查吧。

一、尿常规检查

所谓“尿常规”检查就是指对于尿液标本各种理化性质的检查,通过这些性质来反应机体(主要是泌尿系统)的情况。

尿常规化验单

尿常规检查的项目主要有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红细胞、尿隐血、白细胞、尿胆原、上皮细胞、蛋白质、尿糖、亚硝酸盐、酮体等。

1、颜色(GOL):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是浅黄色至深黄色。

尿液颜色

如果颜色浑浊,甚至呈红色、黄绿色,那么显然就是有问题了。

尿液颜色与成因

2、酸碱度(pH):

也就是尿液的pH值了,正常情况下尿液的pH值为6.0左右。

PH值

pH值增高(偏碱性)见于呕吐、碱中毒、尿路感染等情况;

pH值降低(偏酸性)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等情况。

3、尿比重(SG):

指的是尿液相较于水的密度比值(也就是相同体积下的重量之比,所以叫作“比重”)。

尿比重

因为尿液中溶解着多种代谢物质,所以尿液一定是比水要“重”的。正常情况下尿液比重为1.~1.(比水稍微重那么一点点)。

尿比重增高见于高热(尿液浓缩)、糖尿病(尿液中有了糖分,自然会“重”啦);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主要是肾脏浓缩尿液的功能有了问题,导致尿液变“稀”了)。

4、尿胆原(UBG):

尿胆原

胆原又称“尿胆素原”,是指溶解于尿液中胆素原。这个指标看的是阴性(-)或阳性(+)(就是“有没有”的意思)。

正常人这一项应该是阴性或弱阳性(也就是“没有”或者“有一丢丢”)。

阳性时表示有肝脏损害(肝细胞性黄疸)或者溶血、心衰、猩红热、败血症;有时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UBG)也可能为阴性。

5、红细胞(RBC):

红细胞

这里的红细胞指的是尿液标本里面的红细胞。

一般来说这一项也是以“阴性”(无)、“阳性”(有)来表示;

有时也会以“镜检红细胞”来表示,指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每个高倍镜的视野中发现的红细胞数目(其正常值一般是0~3个/HPF,其中“HPF”指的是“高倍镜视野”,HighPowerField)(好不容易让俺秀了一把英语……话说,那几个单词咋发音?)。

显微镜

红细胞阳性(+)时就说明尿液中有红细胞,也就是“血尿”啦,提示被检查者可能有肾炎、泌尿系结石、肾脏肿瘤、尿路损伤、溶血等。

再说个小知识点:只有当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也就是千分之一)的时候,尿液才能呈现出红色(此时称为“肉眼血尿”);当尿中含血量低于千分之一的时候,人眼已经不能分辨出红色了,只能通过显微镜来找红细胞,如果确实发现了红细胞的含量超标,就称为“镜下血尿”。

血尿

6、尿隐血(BLD):

又称为尿“潜血”,也就是“潜在出血”的意思,指的是能够检查到尿液标本中的血红蛋白(或者血红素)。以阴性(-)或阳性(+)来表示。

尿潜血

尿隐血的意义与前述“红细胞”的意义比较类似:正常时应该为阴性(-);阳性(+)时提示可能有肾炎、泌尿系结石、肿瘤、尿路损伤等。

需要说明的是,隐血(潜血)阳性并不一定就是血尿啊,只是“潜在可能”而已,在一些情况下(比如溶血性疾病、肌红蛋白尿等),尿潜血就表现为阳性,但并不是真正的血尿。

7、白细胞(WBC):

指尿液中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正常时为阴性(-)。

尿液中白细胞

其实健康人尿液中可能有少量白细胞的,一般离心尿液每个高倍镜视野(HPF,大家还记得这个概念不?)中白细胞数目有1~2个,但是如果超过5个,就认为是阳性(+)啦,提示存在尿路感染。

8、蛋白(PRO):

指的是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以阴性(-)或阳性(+)表示。

尿蛋白

正常时应该为阴性(-),阳性(+)时多提示有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等。

9、亚硝酸盐(NIT):

指的是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正常时为阴性(-)。

因为当泌尿系统中存在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时能够将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所以如果尿液中有亚硝酸盐(阳性+)就表明泌尿系统中存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就是有感染啦。

亚硝酸盐

10、尿糖(GLU):

尿糖指尿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

尿糖阳性

正常人尿液中糖类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所以正常情况下尿糖为阴性(-)。如果尿液中出现糖类(阳性+)那就说明可能患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等。

11、酮体(KET):

酮体这个名称大家估计接触的比较少,它是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这三种成分的总称。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过程就会生成这三种东东,所以起了个名字总称为“酮体”。

酮体

“酮体”这一指标自然指的就是尿液中酮体的含量了。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含量很低,为阴性(-),如为阳性(+)的话,可能为饥饿状态(饥饿时脂肪分解,生成酮体)、营养不良、糖代谢障碍、糖尿病酸中毒(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

12、管型:

这个概念大家接触的也比较少,它是指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都是构成肾脏的微观结构)凝固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结构。又可以分为“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肾功能不全管型”、“混合管型”……

尿液中管型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没有管型(阴性-)(偶尔可能有少许透明管型),如果有管型(阳性+)的话,就提示可能存在肾盂肾炎、肾病、肾囊肿……等疾病。

13、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有时可能会有少量上皮细胞,但是如果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疾病时,尿中的上皮细胞就会增多。

尿液中上皮细胞

这个指标一般是与尿红细胞、尿蛋白等指标结合起来判断是否有肾脏疾病的。

14、黏液丝:

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尿液中出现长条形、边缘不清、末端尖细卷曲的丝状物。

黏液丝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就有可能黏液丝。如果尿液中大量出现黏液丝的话,那么就表示尿道受刺激或存在有泌尿系炎症。

这个指标一般也是要与其他指标综合考量来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15、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在食物中广泛存在的物质,通过饮食(或者服药、输液)都可能导致尿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而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能造成尿液中各项指标发生偏差(不知大家初中化学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还剩多少呢?)。

大名鼎鼎的V-C

所以这个指标一般不是主要用来检查维生素含量的,而是用来衡量查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可靠度的(有点类似于“校检码”的作用)。

校检码

如果尿液维生素C含量过高,那么就需要排除干扰(比如停止摄入富含V-C的食物、药物),重新做检查,以避免假阴性(就是说本来有异常但是没有发现)的结果。

当然啦,如果尿中维生素C偏低(可是正常参考值是阴性哦,你看让人多纠结……),可能见于维生素C摄入不足、坏血病;尿中维生素C长期偏高,则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

OK,这次主要说了尿常规各项指标的含义,大家明白了木有?

俺的小Logo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