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北生所如何做原创性基础研究海外网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皮肤病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来源:海外网

图①至图④分别为北生所科研人员韩霆、李文辉、邵峰、陈婷在实验室工作。北生所供图版式设计:汪哲平

编者按:*中央、国务院对基础研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础科学研究这个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怎样才能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投身基础研究,创造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进而夯实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

由科技部等7部委和北京市联合创建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被誉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北生所成立15年来一直潜心原创性基础研究,不仅取得诸多原创性突破,成为生命科学多个领域的世界引领者,在成果转化上也迈出了可喜步伐,有望为治疗癌症、乙肝、肺纤维化、生殖系统衰老等重大疾病作出中国贡献。

前不久,记者到北生所深入采访,探寻科研人员潜心原创科研的密码。

成功尝试,超值回报

原创性基础研究硕果累累,成果转化前景可观

北生所坐落在北京北六环附近的昌平北京生命科学园内。与周边近几年新起的楼宇相比,这座四层小楼显得很不起眼。当我们走进安静的一楼大厅,仔细浏览各个实验室主任的成果介绍时,不由得肃然起敬——

王晓东实验室致力于阐明细胞死亡的分子机理,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细胞凋亡的关键分子机理,证实了程序性坏死通路为生殖系统器官程序性衰老的生化程序,为探明包括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主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应的治疗路线开辟了道路;

邵峰实验室聚焦病原细菌感染宿主和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细胞焦亡可高效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活性,为发现导致相关疾病的根本机理找到了许多新线索;

罗敏敏实验室研究哺乳动物处理奖赏与惩罚的神经环路机制,特别是中缝背核及内侧缰核两个脑区及相连的神经环路的作用,为研究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致病机理和治疗手段打开了希望之门;

龚荣文实验室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时细胞的命运抉择等行为的分子调控机制上取得多项突破,提供了肠道肿瘤、代谢性疾病等肠道相关疾病防治的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实验室主任们都很忙,许多新成果都没来得及更新。”前来迎接的行*副所长*嵩告诉记者,截至年12月,北生所独立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其中48篇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杂志上,专利授权近40项,在国内外同等规模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根据科研人员发现的新靶点、新分子机制,北生所已孵化了6个从事原研药开发的生物科技公司。其中,王晓东和张志远创办的维泰瑞隆,已筛选出4个候选药物,用于治疗脑中风、帕金森、抗衰老等,其中抗衰老新药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李文辉、隋建华创办的华辉安健,开发的抗乙肝新药,今年将开展Ⅱ期临床;*牛成立的瑞璞鑫,在研究“老药新用”的同时开发了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疾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多款新药,其专利已分别得到美国、日本批准,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汤楠成立的普沐生物,开发的治疗原发性肺纤维化候选药物,今年将申请临床试验……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承担了科技部的重要课题。”*嵩介绍,汤楠、李文辉团队合作,已在新型冠状病*宿主入侵、适应宿主和肺部损伤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李文辉、隋建华团队开发的可溶性ACE2-Fc抗体样药物候选分子,能有效阻断病*与ACE2受体结合和病*入侵;*牛团队正联合多个单位,开发针对冠状病*家族的广谱抗病*药物。

选人不选题,天高任鸟飞

给实验室主任最大科研自主权和科研辅助支撑,引导他们做最具挑战性的原创性基础研究

我们在会议室等到10点半,所长王晓东、学术副所长邵峰与李文辉、汤楠等几位实验室主任匆匆赶来。原来,他们刚完成了两位实验室主任候选人的视频面试。

北生所每年都会从数以百计的全球应聘者中,筛选新的实验室主任。先由资深研究员组成评选委员会初选,不到1%的申请者进入第二轮;之后,王晓东、邵峰与资深研究员一起面试,听候选人自我介绍,进行详细的现场问答;最后,评选委员会综合评分,择优录取。

“作为所长,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招人。”王晓东告诉记者,北生所最大的特点,是“选人不选题”。“我们看重的不是你打算做什么具体课题,而是看你是不是对科研真正有热情,能不能沉下心来做最具挑战性的研究。”

“挑选的标准是什么?”

“很难说有什么具体标准。”邵峰接话说,“我们就是看‘你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这两点比‘以前做了什么、现在做的是什么’更加重要。”

新实验室主任到岗后,想做什么研究、怎么做,所里从不干涉,更不会要求何时出成果,发多少论文。

“我来所里4年了,晓东和邵峰还没来过我的实验室。”“80后”实验室主任韩霆告诉记者,年刚到北生所时,他手上没有什么选题,也没想好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当时我的博士后已经结题,晓东就对我说了一句‘一定要跳出原来的框框,做些不一样的事’。”

实验室启动后,在一步步摸索中,韩霆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开发新型的抗癌小分子药物。经过几年攻关,他发现“利用‘分子胶水原理’开发药物,能够让两个蛋白‘粘’在一起,一个让另一个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人体机能。”韩霆介绍,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积淀”,但“分子胶水”已经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韩霆一样,北生所的其他实验室主任,很多都是实验室建立以后逐渐明确研究方向,然后自主定题,自由探索。李文辉由原来的艾滋病病*和冠状病*研究,转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能否成功的课题——寻找乙肝病*的受体以及相关药物研发;博士后期间研究血管、气管发育的汤楠,现在转到了肺损伤后再生研究,并在肺泡再生障碍、肺纤维化致病机理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陈婷的研究课题,则从干细胞缩小到皮肤干细胞、毛囊干细胞,深钻细挖。

“基础研究特别是真正的原始创新,是很难写在纸面上、按计划进行的,只有在科学家的大脑里不断孕育、大胆探索、灵活调整,才有可能在一个非常动态的过程中取得突破。”在王晓东看来,在科学发展高度细分和专业化的今天,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靠“命题”“计划”的方式很难做出原创成果。“做基础研究就像园丁种花,只要把最有创意、最有动力、最有能力的青年科学家选拔出来,给他们充分的心灵自由和物质自由,假以时日,自然能做出一流的原创成果,种出一个百花争艳的花园。”

经费包干,薪酬固定

科研人员不用为经费操心,唯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