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信而温暖在精准用药的ldquo站台 [复制链接]

1#

——专医院药学部主任

左笑丛教授

文:楚婉苓王洁

每当记者问她:“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遇到特别让您感到艰辛,感到难以突破的困难?”她的回答很简单,就两个字:“没有。”“难道您就没有遇到过事业的瓶颈吗?”她回复:“瓶颈肯定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坦率的表达让人有些好奇:理科女都是这么理性且自信的吗?

她率先利用定量药理学方法开展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患者中的个体化用药新技术,该技术平台在临床推广使用,在精准用药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该项目获得了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一等奖,她就是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医院药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左笑丛教授。

左笑丛教授在年的亚洲临床药学学术年会做报告

而今年7月,左笑丛教授带领的团队所研究的课题“药源性肾损害的机制及防控策略的创新与应用”,又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令左笑丛教授在精准药学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并非她的理性而恰恰是因为她的感性,她不忍看到患者因用药不当导致严重后果的那颗柔软的心。

紧扣临床打开“精准用药”之窗

其实,左笑丛刚参加工作时并未有那种十分远大的理想,只想着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即可。一次,刚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的左笑丛参加一个关于“ACEI类药物研究进展”的学术会议时,时任中南大学医院药剂科主任的谢冰玲教授发现她非常认真地倾听着前辈们的讲座,笔记记了一大堆。这,给重视人才培养的谢冰玲主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3月,左笑丛被选送到华西药学院进修临床药学。当时,她的儿子才1岁余,虽心中万般牵挂和不舍,但为了业务的提高,她还是来到华西药学院学习。

在华西药学院进修了近4个月,左笑丛通过华西药学院的进修学习,不仅业务上有提升,尤其当她看到40余岁仍在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读研究生时,这令她深受激励。

年,左笑丛如愿考上中南大学药学院,脱产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李焕德教授;年,考上该校的博士,导师是袁洪教授。

中南大学医院的器官移植科自成立之初便得到了迅速发展,被授予“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患者在做完肾移植后需要服用抗排斥反应药,其中他克莫司是肝、肾移植的一线抗排斥反应药,但其药动学个体差异大且治疗窗窄,药物浓度过高会导致肾损害等不良反应;若药物浓度过低则会产生移植排斥反应,因此临床需频繁采血来监测药物浓度,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且增加了检测费用。

有一天,左笑丛很偶然地在网上看到一位海归医院成功地做了肾移植却因药物使用不当,最后病情恶化而全家经济条件已无力支撑这位女硕士继续治疗的消息。这则新闻深深刺痛了左笑丛的心,她想:患者等一个肾源多不容易啊,好不容易等来了肾源,手术也很成功,却因药物应用不当而再次陷入悲剧的命运。

这时,恰逢医院副院长、临床药理学中心主任袁洪教授正领衔攻坚肾移植患者的“精准用药”。当时,国内该专业涉及不多,研究不够深入,缺乏专业导师指导及研究工具,使得整个团队在研究的过程中几次遇上瓶颈。于是,袁洪教授决定派年轻而精力充沛又肯钻研的左笑丛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研修“定量药理学”专业,指导临床精准用药。

于是,年,左笑丛带着研究团队同道们的期盼,告别家人飞往美国。

攻坚克难

打造“精准用药”平台

初到美国,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左笑丛都难免遇上种种困难。当时是请朋友帮忙租的房子,可落地费城后踏进出租屋,左笑丛才发现卧室里连席梦思都没有,她只好睡在地上,直等到几天后室友的到来,在室友的帮助下终于搬回了急需的席梦思。

左笑丛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JeffreyS.Barrett教授PK/PD研究室进行访学。工作中,她要面对新的导师、新的同事、新的语言环境,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在短时间内极快地适应才能学成最新的知识、完成新的研究课题。这一切是考验也是动力。最终,在导师Barrett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在其团队成员的帮助下,她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回首往事,令左笑丛最难忘的是那一次次克服困境取得收获的喜悦。

左笑丛学成归国后,在袁洪教授的指导下,与明英姿教授共同开展跨学科个体化精准用药研究,实现患者一人一处方的精准给药。

他克莫司是肾移植患者使用的主要抗排斥反应药。这种药物治疗窗窄,经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人体内浓度低于5纳克/毫升时,可产生排斥反应,高于20纳克/毫升时,又会导致*副作用,均可致移植后的肾脏丧失功能。该药物在人体内还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需服用剂量差异达10~15倍,甚至更多,因而,针对他克莫司的精准用药对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整个团队围绕该课题前后进行了5年研究,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并一次次突破研发瓶颈终获成功。同时,又利用该成果研发出了针对我国肾移植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的网上服务平台,并正式应用于临床。应用平台研发成功后,可有效避免反复调整该药物的用药剂量和反复抽血测浓度等繁琐步骤,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检查费用。

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长期以来单纯依据经验或某一检测指标指导用药的缺陷,成为精准医疗的良好范例。同时这一方法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是医生精准用药的帮手,更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眼看着肾移植患者因精准用药而大获裨益,左笑丛深感安慰。可是,很快她又发现还有很多其他用药问题等待着解决方案。

年3月的一天,左笑丛的一位朋友找到她,说他的一位医院一周内连续做了两次增强CT后,出现了急性肾功能损伤。这件事立即引起左笑丛教授的高度重视。

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她发现:随着CT医院的普及,存在同一位患者短期内重复做CT导致碘造影剂带来的肾损伤现象。而且,研究表明,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约占4%,高危人群中则超过50%。并发造影剂肾病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不可逆的慢性肾脏病,因此而导致死亡率增高4~5倍。

如何有效预防造影剂肾病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左笑丛教授再次把视野投向了早期有效防控造影剂肾病的研究方向。她当即组建研发团队,建立基于大数据方法的造影剂肾病风险预测模型,并搭建了国内首个造影剂肾病风险预测平台,为碘造影剂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约50%的药物或其代谢物经肾脏清除,导致约20%医院获得急性肾损害。因此,精准评估患者肾功能,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减少药源性肾损害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指南推荐的肾功能估算方法在临床应用获得的准确度偏低。因此,左笑丛教授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后,首次基于多中心、大样本、多民族的中国人群,建立了一种更精准的估算中国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并将此计算方法命名为湘雅公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开发成为网页终端的形式供临床使用,用来指导精准用药。

或许,很难说左笑丛教授是感性的或是理性的?她原本只想在平凡岗位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但从在华西进修时受到周围同道们努力前行的激励以及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对患者痛苦的感同身受中,她在平淡如水的岁月里深刻领略到医者仁心,进而理性地汇集思考的力量,并将这份力量蓄积成昂扬的医者生命之旅!

团队协作

造福广大患者朋友

如果说之前左笑丛教授是以个人敏锐的视角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