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分析一份血气报告单 [复制链接]

1#

血气分析是临床洞察机体内环境的一项重要检测技术,在临床危急重症等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血气分析,可以帮助临床了解患者的通气功能,呼吸衰竭与缺氧严重程度,以及各种类型的酸碱紊乱情况。针对血气报告单跟大家一起进行解读血气分析的判断方法。

呼吸氧合指标

酸碱分析指标

血气分析判断步骤

01

呼吸氧合指标

#pO2:动脉氧分压

定义: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反映机体缺氧的敏感指标。

参考范围:

80~mmHg(10.67~13.33kPa)

临床意义:

(1)反映肺脏的氧摄取,评估血液氧合充分度。

(2)联合pCO2用于诊断呼吸衰竭的类型,评估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

未吸氧情况下:

Ⅰ型呼吸衰竭:pOmmHg、pCO2正常或下降;

Ⅱ型呼吸衰竭:pOmmHg、pCOmmHg;

(3)氧分压为辅助氧疗效果的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指标

#pO2/FiO2:氧合指数

定义:动脉氧分压与吸氧浓度之比,评价肺氧合和换气功能的常用指标

参考范围:~mmHg

临床意义:

(1)吸氧情况下呼吸衰竭的判断:

如PaCO2>50mmHg,PaO2>60mmHg,可判断为吸氧条件下的Ⅱ型呼吸衰竭;

如PaCO2<50mmHg,PaO2>60mmHg,PaO2/FiO2<mmHg,提示:呼吸衰竭。

(2)在急性肺损伤(ALI){按AECC标准}时其pO2/FiO2≤mmHg;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其pO2/FiO2≤mmHg;pO2/FiO2mmHg时,其分流常大于20%。

(3)氧合指数常可作为呼吸功能不全的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pCO2:二氧化碳分压

定义: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反映机体通气状况的指标

参考范围:35~45mmHg

临床意义:

(1)评估酸碱紊乱呼吸因素的唯一指标。

(2)当pCOmmHg时,提示存在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应考虑呼吸性酸中*或代谢性碱中*的呼吸代偿。

(3)当pCOmmHg时,提示存在过度通气,应考虑呼吸性碱中*或代谢性酸中*的呼吸代偿。

02

酸碱分析指标

#pH:酸碱度

定义:指血液内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反映血液总酸度的指标。

参考范围:7.35~7.45

临床意义:

(1)pH7.35时,提示存在酸血症。

(2)pH7.35时,提示存在碱血症。

(3)pH正常时,不能完全排除不存在酸碱失衡,应综合其他各项指标分析。

#HCO3-:实际碳酸氢根

定义: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3-值,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参考范围:21.3~27.4mmol/L

临床意义:

(1)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同时受呼吸跟代谢方面的影响。

(2)HCO3-21.3mmol/L时,提示可能存在代谢性酸中*或呼吸性碱中*代偿。

(3)HCO3-27.4mmol/L时,提示可能存在代谢性碱中*或呼吸性酸中*代偿。

#SBC:标准碳酸氢根

定义:指在标准条件下(PCO2:40mmHg、血红蛋白完全饱和、温度37℃)所测得的HCO3-值。

参考范围:21.4~27.3mmol/L

临床意义:

(1)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只反映代谢部分,不受呼吸因素影响。

(2)正常情况下AB=SB;AB↑SB↑,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或呼吸性酸中*代偿。

(3)AB↓SB↓时,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或呼吸性碱中*代偿。

#AG:阴离子间隙

定义:指血液中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间的差值

参考范围:8~16mmol/L

临床意义:

AG(16mmol/L)是临床判断高AG型代谢性酸中*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对伴有高AG型代谢性酸中*的混合性酸碱失衡的鉴别。有时尽管发生代谢性酸中*,但由于某种原因,血清HCO3-浓度正常,从而掩盖了其代谢性酸中*的存在,此时,AG是诊断高AG型代谢性酸中*的唯一线索。

03

血气分析判断步骤

#第一步:根据pH定酸碱

根据pH值判断患者存在酸血症或者碱血症,pH7.45为碱血症;pH7.35为酸血症;

pH在正常范围内(7.35~7.45),则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①酸碱平衡正常;②也可能表示代偿良好的酸碱失衡;③混合性酸碱失衡而pH变动相互抵消呈pH正常。

#第二步:根据原发因素定“代谢性”、“呼吸性”

1、谁的酸碱中*方向跟pH是一致的,谁就是原发

例:pH:7.32,PaCO2:30mmHg,HCO3-:15mmol/L

PaCO考虑呼吸性碱中*,HCO3-21.4mmol/L,考虑代谢性酸中*;而pH7.35,考虑酸中*,HCO3-与pH的方向一致,因此原发考虑为代谢性酸中*。

2、根据临床病因考虑判断原发因素

分析原发失衡因素,首先考虑临床病因来分析,常见引起酸碱紊乱的病因包括:

#第三步:根据代偿定单混

1、PaCO2与HCO3-相反变化肯定存在混合型酸碱紊乱

不管是呼吸系统还是代谢系统,其对酸碱代偿的调节有一定的同向性,也就是说其代偿调节的方向与原发性变化的方向呈同向性变化。若代偿调节呈反向性变化者则考虑为混合型酸碱失衡。

2.计算代偿范围

#第四步:计算AG,判断“高AG代谢性酸中*”

AG大于16提示可能存在高AG代谢性酸中*

#第五步:计算潜在HCO3-

潜在HCO3-是由Gabow首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排除并存高AG型代谢性酸中*对HCO3-掩盖作用之后的HCO3-,当AG16mmol/L时,需计算潜在HCO3-,用公式表示为潜在HCO3-=ΔAG+实测HCO3-。其意义可揭示代谢性碱中*+高AG型代谢性酸中*和三重酸碱平衡紊乱中的代谢性碱中*存在,若忽视计算AG、潜在HCO3-,常可延误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中的代谢性碱中*的判断。

案例分享:

患者,男,80岁。咳嗽、咳痰30年,心慌、气促10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d,经住院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

①PaO2:35mmHg60mmHg,PaCOmmHg,提示Ⅱ型呼吸衰竭.

②pH7.35,提示酸血症。

③PaCOmmHg,可能为呼吸性酸中*,HCO3-27.3,可能为代谢性碱中*;但pH7..40,因此原发考虑为呼吸性酸中*。

④按照慢性呼吸性酸中*预计代偿公式计算:预计HCO3-=正常HCO3-+ΔHCO3=24+0.35*(70-40)+5.58=40.08mmol/L35mmol/L,实测HCO3-在代偿范围内。

⑤AG=-(35+80)=25mmol/L16mmol/L,提示高AG型代谢性酸中*。

⑥AG升高,计算潜在HCO3-=实测HCO3-+ΔAG=35+(25-16)=44mmol/L40.08mmol/L,提示存在代谢性碱中*。

结论:呼吸性酸中*+高AG代谢性酸中*+代谢性碱中*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从常用分析项目参数,到酸碱分析方法,简要跟大家一起进行了回顾。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或许大家有更快捷的分析方法,快速诊断分析血气报告。

在分析血气报告时,我们同时还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