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影评赤壁血雨腥风与吴宇森水土不服xebb1ipc [复制链接]

1#

影评:《赤壁》血雨腥风与吴宇森水土不服


在一片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当中,吴宇森一贯擅长的“暴力美学”,再一次在《赤壁(上)》中得到验证。然而,这半壁《赤壁》却远非“完璧”,稍一留心,瑕疵便俯仰皆是随处可见。 关于“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的笑谑,我已无意再提。比这严重得多的是,旅居好莱坞多年的吴 宇森及其麾下良莠不齐的编剧团队,居然还犯下了另外一个更加致命的错误——居然把《赤壁》的核心标杆人物、一代风流儒将周瑜的身份都搞错! 在吴宇森导演号称投资5亿的《赤壁》当中,周瑜鏖战赤壁前夕被孙权封的是“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这一“左右之分”依我们现在“从左到右”的习惯和经验看来貌似不错,但正是这样一些不经意的谬误,却充分暴露出吴宇森们文化底蕴的严重不足。那么,在赤壁大战中,周瑜真是官拜“左都督”吗? 据《三国志》相关记载,在赤壁大战中,程普和周瑜这两位东吴大将确实是分别“为左右督”,但是,到底谁是左都督,谁又是右都督呢?下面且听张一一先生娓娓道来:程普虽年长周瑜,但学识才干却明显要逊于周瑜,和孙吴王室也远没有周瑜走得亲近,千百年后东坡居士发怀古之幽情时,追忆的也只是“三国周郎赤壁”而非是“三国程公赤壁”,由此可见当时孙吴赤壁大*的最高*事统帅应是“周瑜为正,程普副之”才对,而稍有一些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我国古代,通常是“以右为尊”,相较于“左”而言,“右”是代表更高的位置和等级。譬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有出其右者”以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位在廉颇之右”等等,都是“以右为尊”很好的诠释。答案至此不言自明,周瑜应是“右都督”,程普为“左都督”才对!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的台词,还可以牵强地用艺术的名义进行开脱的话,那么,这“左右不分”严重致命伤,就实在很难恭维《赤壁》编剧们的文化素养了。 《赤壁(上)》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武打动作设计,武术指导元奎似乎更擅长棍法,张飞的丈八蛇矛和赵云的亮银枪,全都丧失了兵器本身的细腻与精妙,俨然都成了横扫千*的狼牙棒。譬如美术和摄影设计,叶锦添们对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长江的领悟,似还嫌远远不够,画面上的长江,赫然都成了小河小溪,怎能诠释我“母亲江”波澜壮阔的博大胸怀?譬如对《赤壁》故事精髓的把握,吴宇森一味自作聪明的去发掘一些鸡毛蒜皮的野狐禅,而忽略了像“刘玄德义摔阿斗”、“诸葛亮舌战群儒”、“曹孟德横槊赋诗”这样真正的经典之处,可谓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其它诸如音乐以及主演的表现力方面,不再逐一赘述。 虽然吴宇森一再表白他在“用暴力的手段歌颂和平”,虽然《赤壁(上)》刻意植入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痕迹,但本应以“水战”为主要战争手段的《赤壁(上)》从头到尾都是在“陆战”,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我等傻乎乎的观众,难免会有些有虚此行的不快与寡欢。 历史上的赤壁大战中,曹*大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土不服”;而在电影《赤壁(上)》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个水土不服的吴宇森。也不知这是宿命,或者只是巧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