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风的ldquo神药rdquo [复制链接]

1#

秋水仙碱的存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许多指南中,它也是痛风急性期发作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许多“痛友”对秋水仙碱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缓解疼痛效果明显,在痛风急性期它是“神”一样的存在!恨它的理由却又各有不同:“拉肚子”、“腹痛”、“恶心、呕吐”等等。

那么,到底该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秋水仙碱呢?下面由药师为大家详细讲解讲解!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剂量比较接近,不是所有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都适合使用秋水仙碱,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先咨询医师或者药师方可用药:对本药曾有过敏史,患活动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任何形式的心脏病,曾有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拟在最近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给药的时机很重要!大量的临床证据证明,痛风急性期,秋水仙碱越早用药效果越好,最好的用药时机是在症状出现的2~24小时内开始使用。如果急性发作已经超过36小时,秋水仙碱的缓解疼痛的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了。一般典型的痛风发作起病非常急,经常在夜间犯病。有些患者的身体能提前释放痛风即将发作的信号,比如出现关节酸胀不适、头痛低热等。有这个“预兆”功能的患者,能准确预测“痛风要来了”,在痛风发作之前及时服用秋水仙碱,这时往往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其实,秋水仙碱之所以容易出现腹泻等副作用,与其服用剂量明显相关。在一份研究文献中,曾证实过这样一个事实。秋水仙碱大剂量与小剂量两组组患者,在服药4~6h最高血药浓度相近,均6ug/l,并发现当血药浓度达6ug/l即能明显减少早期痛风患者关节的疼痛,再增加秋水仙碱的剂量,只能增加其不良反应而治疗作用不增加。也就是说,秋水仙碱吃多吃少,效果相当,但是大剂量服用,就极易产生腹泻等各种不良反应。而这一结论,也在近年来的各国痛风治疗指南中,予以了肯定。由于我国秋水仙碱多采用0.5mg剂量,所以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案可调整为:开始.0mg,小时后再服用0.5mg,2小时后,如有必要,可再服用0.5mg(全天剂量不超过2mg)。之后每天服用0.5mg两到三次,直至疼痛症状缓解,通常不超过两周。而预防性剂量只需每日0.5mg或mg即可。这么做,副作用才能降最低尽管秋水仙碱的副作用很大,但它依然是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一线用药,治疗作用与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同等。与其放弃,不如想想怎么更好地放大效益,使副作用最小。()小剂量服药我们可以通过降低秋水仙碱的摄入剂量,来降低副作用。每天摄入4.8~6.0mg秋水仙碱,就属于高剂量,若每天摄入.5~.8mg,就属于低剂量。发作时先服用.0毫克,小时候再服用0.5毫克,2小时候,如果有必要,再服用0.5毫克。之后每天2~3次,每次0.5克,直到疼痛症状缓解,通常不超过2周。那么低剂量会不会效果不好呢?不管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的秋水仙碱,在治疗效果上没有什么差异。但服用高剂量秋水仙碱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上,医生常根据病人产生了呕吐、腹泻等副作用症状即为使用最大剂量而停药,而低剂量的不良反应率更低。(2)尽早使用痛风急性发作时,使用秋水仙碱的时机越早,效果也越好。低剂量秋水仙碱最好是在48小时内用药。目前推荐痛风急性期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3次/日或首剂.0mg,小时后0.5mg)。(3)尽量避免和这几个药物合用服药过程中注意,尽量避免与竞争性抑制肝酶的药物合用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克拉霉素、红霉素、环孢霉素、氟康唑、维拉帕米等,上述药物和秋水仙碱同时使用,会导致秋水仙碱在肝脏代谢减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从而有药物中*的风险。6.用药期间应注意的其他问题()该药不适用于孕妇,怀孕前三个月应完全避免使用该药;(2)用药后,乳汁含有秋水仙碱,哺乳期妇女如需用药,应停止哺乳;(3)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尿酸水平以监测痛风情况及肝肾功能等;(4)长期服用秋水仙碱能降低维生素B2的吸收,一般在停药后能恢复。若因维生素B2缺乏而引起了相关症状,应考虑补充维生素B2。7.为减少痛风发作次数,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限酒(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5)大量饮水(每日ml以上)(6)控制体重(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8)规律饮食和作息(9)规律运动(0)禁烟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文章推荐尿酸长期太高怎么办,常用一种果子,7天尿酸顺畅排光,拦住痛风

痛风的“天然克星”终于找到了,隔三差五吃点,轻松降尿酸

有痛风的人要存好:这7类食物任吃也不怕,还能“克制”高尿酸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