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例 [复制链接]

1#
白淀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1/5920693.html

病例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一例

汇报人:高鹏

高鹏

医院副主任医师

病例简介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29岁,以“体检发现血糖升高2年,恶心呕吐1周”为主诉入院。

2年前患者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升高。化验空腹血糖8.7mmol/L,后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二甲双胍治疗,2g/天,未予饮食控制,平时血糖控制不好,空腹多在8-10mmol/L,餐后2小时多在18.0mmol/L以上。

入院1周前与朋友聚餐后出现频繁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就诊于其他医疗机构,查血象偏高,且腹肌紧张局部有压痛,诊断为“急性腹膜炎”,给予抗炎治疗。

患者经治疗仍有频繁恶心呕吐,伴精神萎靡,呼吸深大,且血糖居高不下,收至我科。

既往史:

高脂血症1年,未口服降脂药物治疗。

家族史:

父母均健在。未婚未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

个人史:

无烟酒嗜好,无*品接触史。

体格检查

血压:/88mmHg,呼吸深大,24次/分,

身高:cm

体重:kg

BMI:37.18kg/m2

皮肤弹性差。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触诊柔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化验检查

TC:6.2mmol/L,

TG:1.4mmol/L,

HDL-C:1.02mmol/L,

LDL-C:0.71mmol/L,

ALT:10U/L,

AST:28U/L,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K:3.1mmol/L,

Na:.3mmol/L,

CL:.7mmol/L,

GLU:34.92mmol/L。

BUN:1.40mmol/L,

Cr:39.00μmol/L,

UA:μmol/L。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

糖化血红蛋白:12.0%。

尿常规:葡萄糖+4,酮体+3,蛋白-,白细胞-。

血常规:

WBC9.79x10^9/L,N89.2%,RBC3.91x10^12/L,PLTx10^9/L。

血气分析:

PH7.25,POmmHg,PCOmmHg,HCO3-6.6mmol/L,BE-18.0mmol/L,SO.0%。

肌钙蛋白T0.04ng/ml,

心肌酶谱:CK73U/L,CK-MB21U/L,LDHU/L。

病例诊断

(一)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酮症酸中*

(二)高脂血症

(三)低钾血症

临床治疗

治疗思路分析:

患者年轻男性,肥胖体型,存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

2型糖尿病发生DKA常有诱因,此次发作的诱因应为进食不规律,未规律口服降糖药物。

治疗原则: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消除诱因。

治疗经过:

根据指南推荐,第1小时输入生理盐水,速度为20ml/kg.h。结合患者的体重,前两小时共补液毫升(包括补水补钾)。

给予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滴注(速度为0.1U/kg.h),即刻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5%葡萄糖加中和量胰岛素静点补液。

给予泮托拉唑钠静点抑酸、保护胃粘膜。

经过头24小时的补液、对症治疗,患者已无恶心呕吐,可适当进食,故起始胰岛素降糖治疗。

入院第二日复查:

K:3.5mmol/L,

Na:.1mmol/L,

CL:.3mmol/L

尿常规:葡萄糖+3,酮体+1,蛋白(-),白细胞(-)。

血气分析:

PH7.39,

POmmHg,

PCOmmHg,

HCO.4mmol/L,

BE10.6mmol/L,

SO.0%。

胰岛功能测定:

病理特点:

年轻男性,肥胖体型,曾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病程2年。

平时生活不规律,治疗的依从性差。

从胰岛功能来看,考虑存在高糖抑制,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且分泌时相延迟。

降糖方案及血糖监测:患者BMI37.18kg/m2,酮体消除后应用二甲双胍1.0gbid,利拉鲁肽1.8mgqd作为基础治疗。

胰岛功能前后对比: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胰岛素治疗能更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风险;对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水平较高者,是实现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手段。

年LANCET研究揭示:

基础(空腹)高血糖是中国人群寿命的第三大危险因素

研究通过对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GBD)分层原因结构组织的个病因及病因组进行建模,使用GBD研究中的数据,系统地分析79个独立的健康驱动因素中的危险因素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

血糖控制不佳促使糖尿病患者深受并发症困扰

血糖达标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微血管并发症等多重风险

DCCT研究纳入例T1DM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平均随访6.5年;EDIC是DCCT的后续随访观察性研究,随访超过18年,评估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强化降糖治疗与标准降糖治疗的比较?尿白蛋白>mg/24h?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随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治疗成为T2DM管理的必经阶段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2型糖尿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自然病程推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内源性胰岛素缺乏使得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成为T2DM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必经阶段。

疾病早期阶段,中国人群早相胰岛素分泌不足已十分严重

当空腹血糖在mg/dl(6.1mmol/l)时(糖尿病前期),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是最大值的50%。

当空腹血糖在mg/dl(7.2mmol/l)时(糖尿病阶段),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降低至25%。

在众多治疗方案中,胰岛素仍是血糖管理最有效的武器

进展中T2DM短期胰岛素治疗:改善血糖和β细胞功能

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达标,餐后血糖也随之下降,进而实现整体血糖正常化

理想外源性基础胰岛素可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分泌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药物需具有药代动力学曲线相对平缓无峰、变异性低、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可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

出院后随访

总结

此患者发病即为糖尿病酮症酸中*,入院前治疗不当。

该患者年轻,糖尿病病程短,胰岛功能提示存在高糖抑制,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且分泌时相延迟,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给予积极的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好转,且胰岛功能有所恢复,最终成功撤掉胰岛素。

此患者是肥胖体型,经过正规的降糖治疗及饮食控制后血糖得到全面控制,体重也明显减轻。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降糖那么简单,而是要给患者的一个综合治疗的方案,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