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可以了解O2的供应和酸碱平衡状况,是抢救危重病人和手术中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有采自于动脉和静脉血两种,但静脉血不能反映氧和情况,临床上常用动脉血。
血气分析测定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
1.合理的采血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2.严格地隔绝空气,在海平面大气压下(.3kPa,mmHg)、安静状态下,采集肝素抗凝血;
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血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其保存在4摄氏度环境中,但不得超过2小时;
4.吸氧者若病情许可应停止吸氧30分钟后再采血送检,否则应标记给养浓度及流量,且注明是否使用呼吸机。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定的有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氢离子浓度,然后根据相关的方程式有上述三个测定值计算出其他多项指标,从而判断肺换气功能及酸碱平衡状况。
年龄的计算公式
PaO2=mmHg—(年龄*0.33)+/—5mmHg。
参考值
95—mmHg(12.6—13.3kPa)。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的程度造成低氧血症的原因有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流及弥散功能障碍等。轻度:80-60mmHg,中度:60-40mmHg,重度:40mmHg,当PaO2在20mmHg以下,生命难以维持。
2、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指标Ⅰ型指缺氧而无CO2潴留(PaOmmHg,PaCO2降低或正常);Ⅱ型是指缺氧伴有CO2潴留(PaOmmHg,PaCOmmHg)。
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PA-aO2)。是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指标,能较早地反映肺部氧摄取状况。产生原因是肺内存在生理分流,正常支气管动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进入肺静脉,其次是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
参考值:
正常年轻人约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最大不超过30mmHg。
临床意义:
1、P(A-a)O2增大伴有PaO2降低:提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和障碍,主要见于:
1)右-左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致静脉血掺杂;
2)弥散性间质性肺病、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所致的弥散障碍;
3)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如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栓塞。
2、P(A-a)O2增大而无PaO2降低:
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而大气压、吸入气氧流量与机体耗氧量不变时。
参考值:
95%—98%。
临床意义:
1、可作为判断机体是否缺氧的一个指标,但是反映缺氧并不敏感,主要原因是由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呈S形的特性,SaO2较轻度的缺氧时尽管PaO2已有明显下降,SaO2可无明显变化。
2、氢离子增加(PH下降)、体温升高、PaCO2升高,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曲线右移,否则,左移。曲线右移即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减弱,有利于对组织供氧,因此,在处理酸碱失衡时,在某一范围内宁酸勿碱。
PaCO2可作为肺泡通气量的指标,不受其它因素影响。血气报告中,通过PaCO2值可了解作为气体交换大前提的通气量是否充分。PaCO2受肺泡通气量、环境和肺状态因素的影响,故对PaO2的评价比对PaCO2跟困难。
参考值:
35—45mmHg,平均值40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
临床意义:
是表示体液氢离子的浓度的指标或酸碱度。PH值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盐缓冲对(BHCO3/H2CO3),其中碳酸氢由肾调节,碳酸由肺调节,其两者的比值为20:1,血PH为7.40。动脉血PH值的病理改变最大范围为6.80-7.80。
参考值:
7.35—7.45,平均7.40。氢离子35-45mmol/l,平均40mmol/l。
临床意义:
PH变化取决于HCO3-/PaCO2比值,HCO3-,PaCO2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性变化,即原发HCO3-升高,必有代偿的PaCO2升高,原发HCO3-下降,必有代偿的PaCO2下降。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
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存在酸血症;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有碱血症;
PH值正常可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混合型酸碱失衡。
临床上不能单用PH值区别代谢性与呼吸性酸碱失衡,尚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
是指在38摄氏度,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经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后的标准状态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参考值:
22-27mmol/l,平均24mmol/l。
临床意义:
是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SB一般不受呼吸的影响(受肾调节)。
是指在实际PaCO2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所测得血浆HCO3-浓度。
参考值:
22-27mmol/l,平均24mmol/l。HCO3-22mmol/L可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HCO3-27mmol/L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临床意义:
1、同样反映酸碱平衡中的代谢性因素,与SB不同之处在于AB尚在一定程度上受呼吸因素的影响。
2、AB增高可见于代谢性碱中*,亦可见于呼吸性酸中*经肾代偿时的反应,慢性呼吸性酸中*事,AB最大代偿可升至45mmol/l;AB降低既见于代谢性酸中*,亦见于呼吸性碱中*经肾代偿的结果,最大代偿可下降至12mmol/l。
3、AB与SB的差数反应呼吸因素对血浆HCO3-影响的程度。
当呼吸性酸中*时,ABSB;当呼吸性碱中*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时,AB=SB正常值;代偿性碱中*时,AB=SB正常值。
(呼酸时—肾代偿—HCO3-升高—ABSB;呼碱时—肾代偿—HCO3-降低—ABSB;代酸时—HCO3-降低—AB=SB正常值;代碱时—HCO3-升高—AB=SB正常值)。
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负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b-、和血浆蛋白、HPO4-。HCO3-是BB的主要成分,约占50%,是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参考值:
45-55mmol/l,平均50mmol/l。
临床意义:
1、反应机体对酸碱平衡失调时总的缓冲能力,不受呼吸因素、CO2改变的影响。
2、BB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BB减少提示代谢性酸中*。仅BB一项降低要考虑贫血(血红蛋白低),因此不能很好反映代谢分量变化。
是指在38摄氏度,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经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后的标准状态下,将血液标本滴定至PH等于7.40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表示全血或血浆中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需加酸者表示血中有多余的碱,BE为正值;相反,需加碱者表明血中碱缺失,BE为负值。
参考值:
0+/—2.3mmol/l。
临床意义:
BE只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与SB的意义大致相同。
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
计算公式:
AG=Na+—(Cl-+HCO3-)。
AG升高数=HCO3-下降数。
参考值:
8-16mmol/l。
AG=Na—(HCO3-+Cl-)
临床意义:
AG越大,判定代酸越可靠,AG正常,不等于无代酸,可能存在高氯性代酸。
1.高AG代谢性酸中*以产生过多酸为特征,常见于乳酸酸中*、尿*症、酮症酸中*。
2.正常AG代谢性酸中*,又称高氯性酸中*,可由HCO3-减少(如腹泻)、酸排泄衰竭(如肾小管酸中*)或过多使用含氯的酸(如盐酸精氨酸)。
3.判断三重酸碱失衡中AG增大的代谢性酸中*。30mmol/l肯定酸中*;20-30mmol/l时酸中*可能性很大;17-19mmol/l只有20%有酸中*。
指排除并存高AG代酸对HCO3-掩盖作用之后的HCO3-,用公式表示潜在HCO3-=实测HCO3-+△AG,其意义可揭示代碱+高AG代酸和三重酸碱失衡中的代碱。三重酸时实测HCO3-反应了
1)呼酸引起的代偿性HCO3-↑
2)代碱引起的HCO3-原发性↑
3)高AG代酸的原发性HCO3-↓。
为了正确反映高AG代酸时等量HCO3-下降,提出了潜在HCO3-,假如体内没有高AG代酸,体内应有的HCO3-值,即潜在HCO3-=实测HCO3-+△AG,因此在判断TABD时呼酸或呼碱代偿程度时应该有潜在HCO3-与预计HCO3-相比,可揭示被高AG代酸所掩盖的TABD中代碱的存在。
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全血、即时、全面血液监护、医生端的智能手机
目前全球唯一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检测25个项目的POCT产品
已有项目涵盖:血气、电解质、血液、生化、血凝、心脏标志物
发展中的项目:hCG、TSH、PSA、D-dimer
第一步:加样
第二步:插入卡片
第三部:结果判读
重量――g
就地检测——检验实施地点无严格要求。
操作简单——操作人可为临床医护,也可为专业检验人员。
无需维护——一次性电极,减少维护成本(人力、物力及财力),更不会因蛋白漂移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样本量少——仅需95μl,特别适用于新生儿科。
无需抗凝——不会因抗凝剂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即刻结果——缩短检测流程时间(TAT),2分钟之内出结果,特别适用于急诊、ICU、新生儿科、麻醉科等科室。
结果准确——质控(QC)通过美国FDA及ISO国际认证,为临床提供准确检测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