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aciderenalfailure,ARF)是指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废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所导致各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国外文献报道,ARF的发病率为/万?/万,在住院患者中占0.37%~1.00%,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占16%?17%。
ARF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肾前性ARF是肾血流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如肾灌注能及时恢复,则能逆转肾损害,但若肾灌注持续不能恢复,则可发生肾脏实质损伤,从肾前性转向肾实质性。
肾后性ARF主要是梗阻反流使近端小管压力增高,当超过肾小球压力时,入球微动脉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约80%肾实质性ARF由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形成,其发病机制主要为:①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在失血性休克或血容量严重不足时,由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使血液重新分布,肾动脉收缩,肾血流明显减少,肾灌注降低和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造成肾皮质缺血和ATN的发生;②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学说,肾组织从急性缺血到恢复血供,细胞内钙负I荷和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会加重细胞的损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肾脏亏虚为本,湿热毒瘀内蕴为标,致肾脏气化不利,功能失调,开合不利:初期主要为湿热毒瘀壅滞三焦,水道不利,以实证居多,后期以脏腑虚损为主。其病位在肾,与肺、脾、三焦、膀胱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肾气化失司,湿热毒瘀壅滞三焦。
1.析疗法包括腹膜透析、间歇性肾脏替代治疗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1)指征:①少尿,尿量<mL/12h;无尿,尿量<50mL/12h;②血钾〉6.5mmol/L;③血清尿素氮〉28.7mmol/L,或肌酊>.4呻ol/L;④体液过多,有心力衰竭及肺水肿征兆;⑤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HCO/<12mmol/L;⑥高代谢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即每日血清尿素氮>10.7mmol/L或肌酢增高>88
xmol/L,每日血清钾增加〉1mmol/L或HCO3-降低2mmol/L,血清肌酊>
imol/L或血清磷〉2.6mmol/L°
(2)透析方式的选择:①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无须抗凝,血流动力学稳定,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但其透析效率较低,有并发腹膜炎的危险。②血液透析:优点是代谢废物的清除率高、治疗时间短,但容易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需要抗凝而增加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延迟肾功能恢复的时间。③连续性肾替代治疗:适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每日可清除水10~14L甚至更多,并可在床旁操作,适用于危重病例的抢救。但费用昂贵,需要24小时医护人员监护,持续使用肝素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剩余31%未读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